习近平改善民生理论的实践与路径研究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lifeinsydn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生是国家发展的根本所在。只有以群众利益为重,切实为民解决问题,才能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将民生放在首位,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动摇,着力加强民生建设,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效。自党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我国国情出发,多次强调民生问题,阐明自己的“民生观”,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意义,把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优化生态环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和改善民生体制作为民生工作的着力点,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以创新驱动为首要任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整体经济结构,为实现高质量经济发展夯实基础;增强互联网应用,推进脱贫攻坚和扶贫工作,要让更多困难群众走向富裕之路;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推动教育改革,加强基础教育的支持力度,整合教育资源,缩小差距,实现教育公平;推动就业创业体制改革,增强对创业支持力度,增加就业总量;进一步加大医疗保障和医疗改革力度,促使全体人民能够享受到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推动和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调整住房和用地供应结构,稳定房地产市场;持续做好食品安全和社会安全工作,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和落实主体责任,提高整体质量和安全水平,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这些新的理论不仅是习近平解决民生重要问题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与人民群众的利益直接相关。它是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是我国民生建设的重要内容,值得我们认真梳理、探讨和总结。基于此,本文将分为六个章节进行论述,文章的第一部分是引言,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二部分为文章的正文部分,正文由五章组成,第二章主要是习近平改善民生理论的形成条件: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民生思想、中国传统民生思想和改善中国民生迫切需要。第三章是习近平改善民生理论的内容和特点,先是从总目标、出发点、重点工作、原则、检验标准等方面分析改善民生理论的主要内容,再是提炼改善民生理论的特点,为后文研究改善民生路径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第四章是习近平改善民生理论的实践现状,先系统梳理民生建设的成绩,再从现阶段中国在民生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和成因进行深入探讨;第五章是习近平改善民生理论的实践路径,结合上一章节问题和成因分析,分别从脱贫攻坚是政治任务、全面发展是关键环节、社会保障体系是顶层设计提出相应对策;第六章是结论,对习近平改善民生理论的实践与路径系统化梳理和概括总结,全面呈现习近平改善民生理论的深远意义。
其他文献
精准扶贫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主要在精准,重点在长效。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同时也出现了短暂性脱贫等返贫现象,严重拉低了脱贫攻坚成果。习总书记明确指示“把防止返贫摆在重要位置”,要高度重视返贫,并遏制返贫风险。当前,咸丰县的脱贫攻坚工作已经进入决战决胜关键时期,各级领导以时不我待的状态投入,以脱真贫、真脱贫的目标新指向进行。自
随着时代的发展,同性恋群体存在的合法性和治理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随着2001年,荷兰承认同性恋婚姻的合法性开始,很多西方国家都陆续接受同性恋婚姻。但是历史上,西方国家压迫同性恋群体的现象却十分严重。特别是在纳粹统治德国期间,德国的男同性恋群体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迫害,这是西方长期以来仇视同性恋情绪的一次爆发,对同性恋群体和之后有关同性恋问题的治理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世纪以来,由于违背基督教教义,
学位
从新中国的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再到党的十九大,中国的社会面貌日新月异,国家的综合实力也进入世界前列,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突出问题,如城乡发展不协调、贫富悬殊、收入差距大、生态问题严峻等等。发展本身不是目的,我们不能为了发展而发展,发展的目的在于增进民生福祉、增强人民获得感。因此,在迈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阶段之际,深入研究习近平共享发展理念的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南崖村拥有大量传统生土民居建筑,但是很多生土民居都已破旧不堪甚至荒废。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村落的整体环境与整个村落的精神面貌及村民的自我认同息息相关,本着环境艺术的学科优势,本文从民居内部环境改造与村落的艺术介入两个层面探讨如何通过规划、设计、艺术等手段,实现南崖村传统生土民居村落环境的改造。第一,深入调研鲁中南崖村生土民居自身存在的问题与缺陷,结合国内外经验,提出南崖村传统生
英国宪法的法典化争议再一次引发了学界对“宪法应该规定什么?”这一问题的探讨。但是,这个问题的答案在理论和各国实践各不相同,尚未有明确解答。英国宪法的复杂性亦增加了研究的难度,难以窥得全貌。因此本文换一个角度探讨,从世界各国实然宪法文本着手,运用统计和比较方法,试图通过建立一般性宪法模型来分析英国宪法所“缺失”的主题,以系统认识英国宪法。本文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具体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一部分是研究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