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入飞行器的制导控制系统一体化设计

来源 :西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ha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飞行器制导控制系统分离设计的前提是制导控制回路满足频谱分离原则。而对于打击螺旋快机动目标的再入飞行器,其制导控制回路之间的耦合严重,不满足频谱分离原则,分离设计难以满足性能要求。因此,本文对再入飞行器开展了制导控制一体化研究。首先,研究了飞行器面向制导控制系统设计的一体化模型。针对打击机动目标的再入飞行器,考虑地球自转和圆球形状,建立了飞行器的六自由度运动模型、气动控制模型和三维相对运动模型。通过对飞行器机动加速度的求解,建立了飞行器一体化协调设计模型。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模型扩维变换方法,用于将一体化协调设计模型变换为三维三阶全耦合一体化制导控制模型。其次,在目标存在机动情况下,研究了未知信息估计方法。由于飞行器红外导引头只能测量视线角信息,因此本文采用自适应扩展卡尔曼滤波(AEKF)方法来实时估计未知的相对运动信息(视线角速率和相对距离)。针对AEKF滤波结果含有高频抖动信号的问题,采用分段递推最小二乘法来对抖动信号进行平滑化处理,以减轻抖动信号对制导控制系统的影响。对于模型的不确定性,本文采用非线性干扰观测器(NDO)来对其进行快速实时估计,将不确定性的估计值补偿至制导控制律中。在此基础上,本文基于反步法研究了再入飞行器的一体化制导控制系统。通过推导证明和分析方式,阐述了分离制导控制系统(SGC)和传统一体化制导控制系统(TIGC)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新型前向补偿一体化制导控制系统(FCIGC),并采用Lyapunov方法,证明了整个制导控制闭环系统为有限时间稳定。考虑实际情况,对所提出的FCIGC系统进行了合理的改进和简化。最后,采用Matlab/simulink搭建仿真平台,对再入飞行器的制导控制系统进行了六自由度综合仿真分析。分别在气动参数为标称参数下、极限拉偏情况下和蒙特卡洛随机拉偏情况下进行仿真,参数拉偏范围为±20%。从仿真结果可见,本文提出的FCIGC方法,相比于TIGC方法和SGC方法,控制精度更高、跟踪快速性更好、打击脱靶量更小,并且对噪声和气动拉偏具有较好的鲁棒性能。采用正态分布和Weibull分布拟合方法对脱靶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SGC方法,FCIGC方法的脱靶量减小了81.58%、命中概率提升了49.40%、且可信度提高了56.40%;相比于TIGC方法,FCIGC方法的脱靶量进一步减小了25.00%、命中概率提升了1.20%、且可信度提高了0.94%。
其他文献
近些年,夏热冬冷(HSCW)地区的住宅建筑能耗大幅增加,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由于人口的增长、城市化水平的加深及人们对室内热环境的要求提高;二是由于该地区冬季阴冷,夏季闷热,但过去一般不用采暖,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设计在建筑节能问题上不够重视,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较差;三是该区域内部气候差异较大,而现有的居住建筑节能规范对整个HSCW地区的围护结构热工做法规定是单一的,气候与围护结构的热工做
有一个五油槽滑动轴承,该滑动轴承在实际运转过程中出现失效,但是由于研究五油槽滑动轴承失效原因的条件有限,为了能够找到该滑动轴承失效的原因,同时也能够对该滑动轴承的工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和产品需求的多样化,促使各类产品的结构和功能越来越复杂,开发和设计产品的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导致企业在产品设计成本、开发周期等方面面临巨大压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转子系统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近年来转子运转速度提升以及精度要求提高,各组件结构之间的耦合动态特性也成为影响旋转结
双夹心ELISA是一种能够灵敏地检测待测样本中抗原含量的有效方法。建立高灵敏的双夹心ELISA需要一对识别不同抗原表位的特异性抗体。传统的单克隆抗体制备方法是通过全长蛋白
随着复合材料在航空器结构中使用比例不断提高,其与钛合金、铝锂合金等金属材料连接应用日趋广泛。与机械连接相比,胶接连接成本低、重量轻,且无钻孔引起的应力集中,金属-复
金属氧化物微纳结构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在锂离子电池、传感器、催化剂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作为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金属氧化物具有理论比容量高、环境友好和
钛合金具有密度低、强度高、焊接性能好,抗蚀性优良等诸多优势,在航空航天、船舶汽车、纺织农牧等工业领域均得到应用与发展。激光熔覆是钛合金表面改性的常见技术方法之一。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是一种以液态甲醇作为燃料,具有结构简单、效率高、操作方便、环境污染小等优点的燃料电池,可以广泛用作通讯和交通等领域的储能以及发电装置。催化剂是
为适应现代化大型露天矿爆破的需要和新爆破器材、工艺的普及,大孔径、高台阶、气体间隔以及孔内微差爆破等一系列技术在现场逐步进入摸索应用阶段,但相关爆破参数和理论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