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是近几年来我国重要的有毒天然中药植物资源,其主要活性成份包括二萜类及生物碱类。由于其植株药用成分含量低,且难以进行工业化生产,因而本试验在系统了解雷公藤国内外植株研究现状及总结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雷公藤组织培养配方进行优化及对组培苗各个生长阶段进行生理生化研究,从而为外源激素及营养生长物质合理添加提供一定参考价值,为雷公藤组织培养工厂化的实现提供技术支撑;同时,通过在雷公藤组织培养生根阶段,添加不同种类浓度的诱导子及前体物质,并分析其所得内酯醇含量,寻找出有效提高内酯醇含量的诱导子、前体物质种类及浓度,为雷公藤植株内酯醇含量合成提供一新的途径,一定程度上解决其含量低及生产周期长的问题。本研究的主要成果体现如下:(1)在雷公藤组织培养芽诱导过程中,以Ms+6-BA1.5mg L~-1+IBA0.1mg L~-1(Hy7)处理诱导出的芽体总数最多,且芽苗长势最好,各生长激素对雷公藤芽诱导影响的主次关系为6-BA>NAA>IBA。同时,对外植体内源激素测定结果进行分析发现,芽体诱导在培养第21d时已完成,且进入营养生长的阶段。(2)在芽体继代增殖阶段,以Ms+6-BA1.0mg L~-1+NAA0.1mg L~-1+KT0.5mg L~-1(Hz9)处理获得的芽体数量最多,平均月增殖系数达26.7,为最佳培养基配方,且上述各因子对芽增殖影响的主次关系为6-BA>NAA>KT。在对内源激素含量进行测定的试验研究中,发现较低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比值利于芽体增殖生长,且随着6-BA添加浓度增大,内源IAA随着上升。同时本次试验再次说明在雷公藤外植体培养至21d时,已开始进入营养生长阶段。(3)壮苗培养阶段时,本试验采用的主要是蛋白胨及VB1不同浓度的添加来使得芽体长势健壮,在试验中,既能让芽苗生长良好,又能使芽体进一步获得增殖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6-BA0.5mg L~-1+VB10.5mg L~-1+蛋白胨0.5g L~-1(即LD6),对雷公藤壮苗培养影响主次关系为:6-BA>蛋白胨>VB1。且在对内源激素进行测定时发现,壮苗培养阶段,内源激素IAA、GA3起着关键性作用,其需要较高含量生长素及相当含量的赤霉素。(4)在生根培养一中,最佳培养基配方为1/2Ms+NAA(2.0mg L~-1)+KT(0.1mg L~-1),其能使生根率高达100%。上述三种因素中,影响生根率的主次关系为基本培养基>NAA>KT;在对其内源激素进行测定时发现,生根培养中,起重要作用的是生长素,高比值的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利于生根;对生根过程的根系增殖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发现,雷公藤不定根根系数量随培养时间延长而上升。在生根培养二即生根粉对雷公藤生根培养影响试验中得出:三种生根粉使用均能在不同程度上诱导生根,但ABT1效果不如ABT3及GGR6相同浓度使用。探讨不同类别生根粉对雷公藤生根培养影响时发现,最佳培养基组合分别为AT1-3:1/2Ms+ABT11.5mg L~-1+蔗糖30g L~-1+琼脂8g L~-1+Ac1g L~-1;AT3-2:1/2Ms+ABT31.0mg L~-1+蔗糖30g L~-1+琼脂8g L~-1+Ac1g L~-1;GR6-2:1/2Ms+GGR61.0mg L~-1+蔗糖30g L~-1+琼脂8g L~-1+Ac1g L~-1。在对其进行内源激素测定分析时发现:在生根培养时,与生长素IBA的添加相比,上述三种生根粉使用均使得内源激素IAA含量降低,因而,生根粉添加一定程度上抑制了IAA含量合成,且不同生根粉之间,作用影响效果差异大,在使用时应根据外植体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使用类别及浓度。(5)不定根增殖过程中,根据根系生长状况及增殖情况得出:最佳培养基配方为1/2Ms+IBA1.5g L~-1+ABT11.0mg L~-1+KT0.5mg L~-1,在对其根系进行内源激素测定分析发现,在不定根增殖过程中需要较高含量的IAA及ZT,同时高含量的GA3利于根系增粗生长。(6)炼苗移栽过程中,闭瓶炼苗4d,开瓶炼苗3d后,移栽至1:1混合并消毒过的蛭石泥炭土中,浇透水,在移栽后及每隔一周时进行杀菌剂(500倍1:1混合的多菌灵及杜邦亿力)及树大多(500倍)间隔喷洒。一个月后,观察发现雷公藤组培苗的移栽成活率为84.5%。(7)对雷公藤组织培养各个阶段进行可溶性糖含量测定发现,除了愈伤组织诱导芽阶段,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不同外,其他培养阶段,可溶性糖含量均有两次峰值出现,分别为培养第7d及第21d,生根培养1中,由于外源激素NAA添加的浓度大而使其第二个峰值的出现是位于培养的第28d。(8)生根培养阶段,不同碳源添加对雷公藤外植体可溶性糖含量影响试验研究中发现:可溶性糖含量变化除P2处理外,其余处理均出现双峰值,大部分峰值出现为培养第14d及第28d(Z3处理除外)。从试验结果还可得出,葡萄糖任意浓度的添加及蔗糖10g L~-1及20g L~-1浓度添加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雷公藤根系的诱导及生长,最佳糖使用浓度及种类为30g L~-1蔗糖,其次为20g L~-1蔗糖,10g L~-1蔗糖效果较差,效果最差甚至没有效果的是葡萄糖的使用。(9)在基本培养基培养因子不同浓度添加对雷公藤不定根诱导及甲素含量影响研究试验中得出:不论培养因子使用浓度多少,其对雷公藤的生根率均没有显著影响作用,但对于甲素含量来说,40g L~-1蔗糖及0.5g L~-1碳粉(Ac)的使用浓度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本试验中还得出:接种后进行1个星期暗培养,然后将其转移至光照培养,能让雷公藤生根培养获得更多生根量,且根系生长良好。(10)在前体物质添加对雷公藤组织培养不定根诱导及甲素含量影响研究试验中得出:能提高雷公藤组培苗中甲素含量最佳前体物质类别、浓度以及培养条件分别为:柠檬酸40mg L~-1(HNnm2),暗培养;丙酮酸钠1.0mg L~-1(HNbt2),暗培养;乙酸钠2.0mg L~-1(HNys3),暗培养;苯丙氨酸0.5mg L~-1(BA1),光照培养;酪氨酸0.5mg L~-1(HLUA1),暗培养;赖氨酸1.0mg L~-1(LAA2),光照培养。但雷公藤根系诱导最佳前体物质类别、浓度以及培养条件分别为:柠檬酸80mg L~-1(Nnm4),光照培养;丙酮酸钠3.0mg L~-1(Nbt4),光照培养;乙酸钠1.0mg L~-1(HNys2),暗培养;苯丙氨酸1.0mg L~-1(BA2),光照培养;酪氨酸1.0mg L~-1(HLUA2),赖氨酸0.5mg L~-1(HLAA1),暗培养。(11)在诱导子添加对雷公藤组织培养不定根诱导及甲素含量影响研究试验中得出:能提高雷公藤组培苗中甲素含量最佳诱导子类别、浓度及培养条件分别为:水杨酸10mg L~-1(Nsy4),光照培养;法尼醇0.5ml L~-1(HNfn2),暗培养;酵母提取物1.0g L~-1(Njm2),光照培养。但雷公藤根系诱导最佳诱导子类别、浓度以及培养条件分别为:水杨酸1.0mg L~-1(Nsy2),光照培养;酵母提取物1.5g L~-1(HNjm3),暗培养;而法尼醇不论是光照还是黑暗,所有处理都对雷公藤不定根甲素合成起抑制作用。(12)在诱导子添加对雷公藤组织培养不定根增殖甲素含量的影响研究试验中得出:酵母提取物和蛋白胨两种诱导子添加在黑暗条件进行培养时,均让不定根增殖系数得到提高同时促进其生长,使甲素含量得到提高的最佳浓度及培养条件为酵母提取物1.0g L~-1(HBjm2),暗培养;蛋白胨0.5g L~-1(HBdb1),暗培养。对试验中其余两种诱导子即牛肉浸膏与法尼醇试验结果观察发现,不论光照黑暗,低浓度牛肉浸膏添加可使不定根长势良好,但高浓度抑制其生长,法尼醇添加不论其浓度及培养条件如何,均抑制不定根生长,试验中提高甲素含量的最佳诱导子浓度及培养条件为:牛肉浸膏2.0g L~-1(HBnr2),暗培养;法尼醇0.1ml L~-1(HBfn1),暗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