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三峡工程的建成,库区城市建设发展思路已从解决居民“住得下”转向“住得好”的问题之上。由于快速跳跃式的城市发展,造成原有社会网络的打破和空间环境的变迁,由此引发人们在适应新环境中面临更大挑战。公共空间作为城市生活的中心,是为城市居民提供公共交往的重要场所,因此公共空间的人地互动关系将反映居民是否适应新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全球化和快速城镇化的影响,三峡库区公共空间面临景观面貌雷同、文脉延续和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51578085):《后三峡时代库区“在地景观”的恋地效应及空间干预研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三峡工程的建成,库区城市建设发展思路已从解决居民“住得下”转向“住得好”的问题之上。由于快速跳跃式的城市发展,造成原有社会网络的打破和空间环境的变迁,由此引发人们在适应新环境中面临更大挑战。公共空间作为城市生活的中心,是为城市居民提供公共交往的重要场所,因此公共空间的人地互动关系将反映居民是否适应新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全球化和快速城镇化的影响,三峡库区公共空间面临景观面貌雷同、文脉延续和特色展示不足、空间意义弱化等困境,所产生的功能主题和文化意义日益趋同,从而导致居民使用效率不高和情感认同不足等人地互动问题。目前应对该问题,三峡库区公共空间的现有研究在理论和方法的广度和深度方面尚有不足,而公共空间更新设计大部分偏向对人行为活动的引导,较少对人内心情感进行有效揭示。“场所依恋”是游憩地理学科中探讨人与地方存在情感联结的重要理论,旨在解决人地互动、地方情感认同等方面的问题,近年来被国内外相关学者运用到研究社区邻里、景区旅游地、古镇村落、城市公园等空间的人地互动关系中。该理论有助于弥补当前公共空间更新在人地互动方面存在较难揭示使用者内心情感的不足,为改善库区城市公共空间与居民良好的人地互动关系提供理论方法指导。因此,为满足库区发展的时代需求,本次论文开展基于场所依恋的三峡库区城市公共空间更新研究,挖掘场所依恋理论在风景园林领域的应用价值,以期补充公共空间在人地互动方面的更新设计方法,以及库区城市公共空间在该方面的研究内容。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板块:一、探索城市公共空间更新中场所依恋理论的介入途径。阐述场所依恋理论的背景与生成逻辑;解析场所依恋理论与公共空间人地互动之间的关联耦合特征;构建公共空间中的场所依恋理论逻辑;建立公共空间在人地互动方面的更新设计框架。二、剖析三峡库区城市公共空间的人地互动现状问题。总结片区公共空间在用地选址、空间组织、文化立意、活动功能、以及载体条件五个方面的现状概况;归纳现有公共空间呈现的不同使用特征与差异化互动的现象;开展使用者场所依恋调查并归纳研究结果;总结空间影响因素产生的共性规律和类别特性;解析公共空间造成人地互动问题的主要原因。三、提出场所依恋下的公共空间更新设计策略。根据库区公共空间场所依赖在功能层面产生的不同问题,总结空间设计经验,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多层面的功能更新改善策略;根据库区公共空间场所认同在文化层面产生的不同问题,归纳策划组织经验,提出具有应对性和多角度的文化更新改善策略。本次研究是在风景园林学科基础上,引入场所依恋理论,在三峡库区城市空间的更新设计中进行了探索运用。通过本研究发现,场所依恋理论介入下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方法应注意从使用者角度切入空间功能和文化两个层面进行同步考虑;三峡库区城市公共空间的现状人地互动状态并不理想,暴露出多层面复合的问题;场所依恋理论下的库区城市公共空间更新设计策略应根据不同的问题原因,采取针对性的组合搭配。
其他文献
本文按照从“独化”的个体到群己和谐的“玄冥之境”的脉络,分三个板块来阐述郭象的群己和谐思想,这三个板块分别是:出发点、个体观、群体观。从“横”和“纵”两方面来呈现郭象的哲学思考,“横”的方面即境遇这种“共在”的视角,“纵”的方面即历史视角。全文以“独化”这个郭象哲学中最基本的范畴为起点,通过“自生”、“自性”、“相因与相与”、“神器独化于玄冥之境”等范畴,把郭象哲学串成一个连贯的系统,呈现出从个体
现代汉语助词(以下简称为助词)作为具有汉语本土化特征的一类词,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开始便受到了语言研究者的密切关注。诸多学者从语义视角、句法视角和语用视角对助词进行过探究,为助词研究做出了许多贡献。不过,迄今为止,很少有学者将助词看作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并建构统一的理论框架对助词的运作机理展开系统深入的分析。本研究试图在这方面做出探索。本文在后现代哲学的背景下,以生成整体论为指导,依据助词的特点建构一
智能汽车作为国内外争相研究的热点,由于交通环境的复杂性、技术的可靠性以及法律法规等条件的约束,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需要人和机器共同完成动态驾驶任务,称之为人机共驾。目前,人机共驾面临的挑战在于如何解决低级别自动驾驶的个性化人机交互和中高级别自动驾驶的复杂环境适应性问题。因此,通过学习人类驾驶员的偏好及优秀的驾驶经验,对于提高智能汽车市场接受度和适用性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智能汽车人机共驾的发展现
铜-铝复合构件可以充分发挥铜、铝两种金属的互补优势,弥补单一金属构件的性能缺陷,从而有效提升构件的综合性能,降低其综合成本,在电动汽车、电力设备、电子信息等领域具有广阔市场前景,对于促进制造业提质升级、助力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铜与铝在熔点、比热容、线膨胀系数等物理性质方面差异显著,熔焊等传统方法易形成脆性的金属间化合物,其有效性和适应性存在明显缺陷。如何实现铜、
近年来,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兴起,大数据和云计算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海量的数据和我们的生活变得息息相关。当数据存在异质性且受到复杂的噪声干扰,样本量很大甚至以流式数据的方式呈现时,传统的数据分析方法和统计模型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模型需要进行修正以适应复杂的数据结构,另一方面无法一次性导入内存的数据迫使算法必须依据少量多次获取的样本进行学习。在这一背景下,设计出满足实时更新需求的自适应学习算法以弥补
如何平衡共通语与语言多样性之间的关系是多民族国家语言政策面临的普遍性问题。苏联作为曾经的多民族、多语言大国,“如何处理共通语和其他语言之间的关系”成为贯穿其语言政策的一条主线。苏联语言政策的实践对多民族国家的共通语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其中,苏联建国初期实施的语言建设是该国语言政策活动之滥觞,这段历史对了解俄语作为国家共通语的起源及发展极为重要。然而,这一时期的政策与实践却极易被中西方学术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上半叶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对人类历史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二战导致了全球数千万人的死亡,给全世界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无法计量的巨大损失。二战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打破了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平衡。战争的结果是反法西斯联盟取得了胜利,而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三个极权国家组成的法西斯邪恶轴心被打破,它们瓜分世界的企图也被打破。英国和法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力在战争中被大大削弱了,美国继续保
人口“老龄化”带来了疾病风险和医疗费用的陡增,而低生育率和家庭结构小型化进一步削弱了微观家庭的风险抵御能力。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披露的数据计算,2014至2018年我国人均医疗支出年增长率维持在两位数以上。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问题仍困扰着居民的日常生活。商业健康保险是现代社会健康风险管理的重要制度,与基本医疗保险共同构成了社会的医疗保障体系。但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
中药成分繁多,复杂的基质导致活性成分的萃取和分离成为难题。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MIPs)具有优异的选择性及吸附性能,可以从复杂体系中特异性吸附目标化合物。由此,本论文旨在通过分子印迹技术对中药的活性成分进行萃取分离、血药浓度监测及代谢研究,促进中药现代化发展。具体开展了以下五方面工作:(1)采用沉淀聚合法研制了基于虎杖苷的MIPs,并用于中药
文章共分为六章。第一章论证形式客观说的不足之处。其中又以批判传统形式客观说为本文的逻辑起点。这是因为传统形式客观说是最早提出的用以区分未遂犯与预备犯的学说。该说认为只有当行为人实施了符合构成要件的行为,方能认可已经着手。传统形式客观说的支持者提出,构成要件的基本功能之一是保障罪刑法定,认为实施了构成要件前行为即可成立实行着手的学说,有违罪刑法定主义。因此,有必要首先厘清着手诸学说与罪刑法定主义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