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瓦尔登湖:人与自然的道德精神家园——从生态伦理学角度解读梭罗的《瓦尔登湖》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e041132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亨利·戴维·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1817~1862)是美国19世纪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梭罗生前没有得到应有的承认,同时代人对他的评价褒少贬多。20世纪40年代以后,美国人对梭罗的评价却越来越高,各种美誉纷至沓来。本文主要运用生态伦理学的基本理论来阐释梭罗的《瓦尔登湖》,着眼于梭罗本人独特的性格与经历,在仔细分析生态伦理观在梭罗作品《瓦尔登湖》中的体现及梭罗生态伦理观的当代意义和价值的基础上,对梭罗作品中蕴含的生态伦理观做一个较为全面的梳理,从伦理学的角度审视其作品,进而展现出其独特的思想性,力图为我们整体性地认识梭罗创作思想打开一个新的窗口。各章节具体内容概述如下:  绪论:概述国内外关于梭罗的总体研究现状,提出笔者研究的论题。关于梭罗的生态方面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大多仅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切入,笔者关注的从生态伦理方面进行的解读,基本上是个盲点,只有只言片语的阐述,没有系统的把握。  第一部分:梭罗《瓦尔登湖》中蕴含的生态伦理观产生的原因和特点。梭罗本人独特的生活环境,爱默生及其超验主义的影响,工业社会精神失落的本质,这三个主要因素成就了梭罗的《瓦尔登湖》,同时也让研究者在研读《瓦尔登湖》时,比较详尽地把握了《瓦尔登湖》中蕴含的生态伦理观的特点:中国传统文化与梭罗的生态伦理观的结合;生命共同体的提出;简单,简单,再简单的生活原则。  第二部分:生态伦理观在梭罗作品《瓦尔登湖》中的体现。生态伦理学是伦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研究和讨论的是生态环境中人类的伦理道德问题。该部分主要运用生态伦理的相关理论:崇拜生命,敬畏生命;新人道主义;自然界的价值来解读梭罗的《瓦尔登湖》,以求对梭罗作品《瓦尔登湖》中蕴含的生态伦理观有一个直观的把握。  第三部分:梭罗作品《瓦尔登湖》中蕴含的生态伦理观的当代意义及价值。该部分主要运用梭罗的《瓦尔登湖》中蕴含的生态伦理来警示当代世界:只有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选择合理的生活方式,才能解决我们现在所面临的生态危机。  结语:梭罗是美国文学史和文化史上具有深远影响力的作家,也正因为这一点,我国学者对于他的研究还存有很大空间。从各国的“梭罗热”、《瓦尔登湖》在中外上百种译本、备受文人学者推崇来看,梭罗的生态伦理思想中的在自然中寻找人们精神家园的理念是深刻和长远的。而学术界对梭罗及其代表作《瓦尔登湖》的研究逐渐升温,这预示着他所倡导的价值观念得到了很多人的共鸣。
其他文献
阐述了双锥辊辗压成形的特点及原理。建立了锥齿轮双锥辊辗压成形模型,分析了成形过程中金属变形流动规律以及应力场、应变场、行程载荷的变化及规律,揭示辗压的变形特点。进
《浙江画报》2013年新开设“心动瞬间”栏目,欢迎大家把感动你的时刻用画面记录下来,并写下打动你的理由,在新浪微博中同时@浙江画报和@浙江摄影出版社。晒出你的感动吧!可以
作为一名歌手,周华健在歌中唱到,“有没有那么一首歌让你想起我”;作为一名教师,当我被问了类似的问题时,心头不觉一震,工作已经第六个年头,我是否有那么一节课能让学生记忆
马铃薯高产栽培措施包括选用优良品种,催壮芽,切大母块,充分利用顶端优势,合理施肥,及时除草,防病防虫,利用打定、喷米醋、叶面肥等增产措施。加强田间管理,只有给马铃薯一生
继2014年推出“小奢华”18K金碧玺系列大获成功后,金弘珠宝潜心研发,于近日再续轻奢风尚,强势推出时尚百搭的“俏色360°”碧玺系列。据设计师介绍,“俏色360°”系列的创意
伴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创新,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多个学科的教育教学当中均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就中职计算机教学而言,其不仅强调基础理论的掌握,更强调实践操作能力水平
引言rnμC/OS-Ⅱ是一种开放源码的实时嵌入式操作系统,是一个可移植、可裁剪、占先式多任务OS,已被应用到多种微处理器上,其大部分源码是用ANSIC语言编写的.
本研究论文综述了根据涅瓦湾和20世纪浮游生物群落发生的变化所作的浮游动植物研究.众所周知,浮游生物受水质变化,特别是有机质含量变化的影响.对文献资料的比较结果反映了物
立陶宛的水管理系统是根据1950~1990年期间苏联的规章建立起来的.地表水质量监测始于50年代,60年代水管理系统得到改进.今天.利用70个参数对48条河流进行监测.对排放物的法定
1943年,孟喜元出生于绥远省归绥市(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孟喜元对绘画有着天性般的热爱,幼时经常跟着院子里的大娘搞剪纸。七八岁时,他见邻居哥哥画毛主席像,十分佩服,便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