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山区崩坡积混合土循环荷载作用下非饱和动本构模型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shuae9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速公路、铁路和地铁在运营过程中的地基沉降问题日益突出,研究土体在交通荷载作用下的动力机制以及如何建立相应的动本构模型已成为亟待解决的一大技术问题。现有的研究对象都是在砂土及软粘土上,而崩坡积混合土研究很少。崩坡积混合土在川西山区分布广泛,具有多种矿物成分、多种级配、颗粒形态复杂及环境影响因素多变等特点。试验研究表明:非饱和性和细颗粒含量差异是川西崩坡积混合土的两大特征。因此,综合考虑非饱和性与细颗粒含量差异两大基本特征,构建可用于该类土动力反应分析中的HHT模型,为该类混合土结构物的动力稳定性分析与灾害防治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与分析方法,对于川西山区乃至整个西南地区各类混合土天然边坡、高路堤、高速公路铁路路基等结构物的建设与安全运营,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与工程实用价值。通过室内试验一系列的研究,两种土的粘粒含量和粘土矿物有差别,根据微观土力学理论,天然孔隙比e会产生差异;在非饱和静三轴试验中,二号土的抗剪强度大于一号土,其影响本文用参数ks来反映。非饱和土体中水、力间的耦合关系可以采用Van Genuchten土水特征曲线来建立,用参数βSr、n、m反映。非饱和静三轴试验表明,两种土样的应力应变特性受含水率(即基质吸力)的影响较大,用参数ks,s来反映其应力应变特性。非饱和固结试验表明,基质吸力是影响混合土固结特性的一个重要参量,用参数λ(s)、κ、r、β来反映其固结特性。所以与混合土的非饱和性和细颗粒含量差异有关参数有10个,分别为e、αSr、n、m、ks、s、λ(s)、κ、r、β,这些参数可以通过室内试验结果或拟合获得。在边界面弹塑性理论的框架内,综合考虑崩坡积混合土的两大主要特征的影响参数,结合能够比较真实描述非饱和土体湿陷性能的LC屈服曲线,同时基于可移动映射中心的映射准则,采用经典的MCCM作为塑性势方程,从而构建HHT模型。对比发现,HHT模型不但可以较好地反映非饱和混合土在静载和循环荷载下的力学特性,而且能够真实地预测土体在加、卸载过程中的滞回特性。
其他文献
川藏交通廊道特殊而复杂的地质背景和自然环境,为地质灾害的发育奠定了全方位的基础,沿线山地灾害极为活跃,不仅具有山地灾害类型齐全、分布密度大、爆发频率高的特点,而且活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高速和重载成为了公路和铁路运输业的基本发展方向,而在这新形势下道路两侧建筑物桩土体系将受交通动荷载的影响。循环荷载会对材料特性甚至结构稳定性造
本文对抗滑桩的可靠度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以使抗滑桩的设计由容许应力法过渡到基于可靠度理论的分项系数法,从而为不久将进行的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的修编工作做准备,
为了完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为工程界提供一种更加实用与有效的分析手段,本文根据已有能力谱分析方法的研究成果,从理论分析角度进一步考虑了结构在多振型作用下的改进能力
索膜结构是利用柔性拉索或刚性支承结构使膜面张紧获得预应力而形成的具有一定刚度和承载能力的新型空间结构体系。在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本文针对索膜结构的找形分
通常大跨度空间结构结构设计是以竣工的结构在使用荷载下的计算模型为依据的,但是大跨度空间结构的建造都有一个漫长的施工过程,在这期间结构的几何形态和边界条件都是随时间
近年来,混合结构发展迅速,钢-混凝土结合段作为混合结构的核心传力构件,是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形成有机整体、共同工作的关键。其构造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桥梁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植物护坡作为一种新型的护坡技术,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目前大多研究以根-土复合体的抗剪为出发点,以细根高强度为理论基础,得出根系的存在对土体抗剪强度的提高值。而实
输油气、供水、供热等压力管道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生命线工程。本论文主要针对场地土对断层位错作用下输油气钢管变形反应的影响开展研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完善了埋地压力管道在断层作用下的壳有限元模型,探讨了不同场地土和管沟回填土对压力管道应变的影响。同时,针对长距离输油气管道穿越地震活动断层所遇到的实际工程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研究工作:(1)相对于非线性接触模型,土弹簧模型由于计算方法简单、物理
钢管混凝土结构目前在高层结构中的应用越来越广,但是钢管混凝土柱与梁板的连接还存在着诸多问题,特别是钢管混凝土柱与梁的连接节点成为钢管混凝土结构研究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