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铜废水循环利用对选铜指标的影响研究

来源 :江西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oenix1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硫化铜矿是我国铜金属的主要来源,目前主要采用浮选方法回收。但在其浮选过程中将外排大量尾矿水,且水中重金属离子浓度、固体悬浮物含量和化学需氧量等各项指标均远远高于国内外排限定,对选矿厂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为了解决尾矿水排放引发的水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问题,进行选矿废水循环利用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硫化铜矿选矿尾矿水为研究对象,研究尾矿水组分与性质,以及回用时对黄铜矿浮选行为的影响,研究尾矿水的治理,回水循环利用的流程工艺等,最终实现选矿废水再利用。通过沉降试验降低废水中的悬浮固体颗粒含量,结果表明,废水沉降时间随质量浓度增大而增大,稀释废水可以减少沉降时间,添加絮凝剂同样可以减少沉降时间,但浓度需控制在5g/t以内。在单矿物浮选试验中,通过模拟不同环境因素进行试验,包括硬度,离子强度,各离子浓度,残余药剂浓度等,试验结果表明这些因素均会对黄铜矿的可浮性产生影响,其中Al3+和Fe3+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残余药剂则对黄铜矿浮选有促进作用。通过模拟回水实际矿石浮选试验,研究了Al3+和Fe3+对实际矿石浮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回水中无机离子对硫化铜矿浮选的抑制作用并不明显。通过红外光谱检测、紫外分光光度计测试以及人工混合矿试验,探索了有机捕收剂与黄铜矿的作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残余的捕收剂会加剧矿物间的絮凝,使脉石机械夹杂的概率增大,从而恶化硫化铜矿浮选。通过氧化时间试验、pH条件试验以及实际矿石浮选试验,考察了臭氧氧化法对废水处理和回用的可行性,研究结果显示,臭氧氧化法能够有效的分解尾矿水中的有机捕收剂,经氧化处理的尾矿水返回流程使用可明显改善浮选指标,且氧化作用时间越长,优化效果越明显。最终通过絮凝沉淀-臭氧氧化联合工艺流程进行闭路试验,得到精矿含铜17.41%,回收率85.65%,相比于清水试验得到铜精矿品位17.59%,回收率85.83%,此工艺处理硫化铜矿尾矿水,可有效降低水中不利组分的含量,回用后可基本达到清水试验指标,因此经处理的尾矿水返回利用的思路切实可行。
其他文献
离子型稀土矿浸取过程,存在稀土矿再吸附母液中稀土离子情况发生,使收液时母液中稀土离子量减少甚至没有稀土离子。针对此现象,本文以安远某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为研究对象,进行
变速器是汽车传动系统中的关键部件,机械式手动变速器(MT)由于其结构简单、传动效率高、生产制造成本低廉等优点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依然会在我国汽车传动系统中占据主导地
在现代企业管理工作当中,全面预算管理已经成为了企业管理者常用的管理工具,其对于企业发展所造成的积极影响不容忽视.但是,由于全面预算管理理念、体系、模式在我国发展的时
纵观近几年的全国及各省市高考试卷,电化学是高频考点,客观题和主观题中均有涉及.客观题以原电池原理的考查为主,其中又以新型电源最为热门, 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全国卷Ⅲ
固体废弃物的排放与噪声污染、水污染和大气污染一并称为四大污染,针对当前生产过程中大量废硅橡胶裂解残渣不断堆积、没有进行有效处理这一发展现状,本论文从实验的角度用该
数控机床已经在制造业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为了避免因机床走刀错误而造成数控设备损坏的危险,在实际加工前得到更直观、可视化的刀具运动过程,提高数控加工效率,缩短产品的生产周
针对水介质环境中工作的渗纳米C60油脂的铝青铜多孔轴承,本文根据传统含油轴承润滑机理与采油工业石油溢出机理,分析了影响多孔轴承油脂释放速度的相关因素,研究成果对控制油脂释放过程、延长轴承使用寿命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先对含油轴承油脂释放过程中油脂释放量和油膜厚度进行理论分析,然后建立润滑油脂流动的控制方程,以及对应的Herschel-Bulkley流变模型及Abid k-ε模型,并以此对C60纳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值模拟仿真分析已广泛用于岩土及地下工程的研究和设计中,其费用比物理模型低,且能定量地计算和分析回采过程中采场围岩中的应力大小、位移变化
本文以多体系统动力学为理论基础,利用多体系统动力学软件ADAMS/Car模块,首先建立了某大型客车双横臂悬架刚柔耦合模型,进行了悬架运动学仿真,分析并评价了悬架在运动过程中主
纵向场磁体馈线系统负责完成向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的纵场超导磁体线圈系统传输电流、提供冷却介质及进行测量诊断等任务,它由一系列管、线、缆等组成。馈线子系统的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