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车桥耦合的桥梁异常振动因素分析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ianwang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桥梁的设计要求不仅需要在静载试验下能满足相应的承载能力,在车辆动载作用下,其振动挠度也应当控制在合理的范围。过大的振动响应不仅会对桥梁结构造成损伤影响桥梁的使用寿命造成安全隐患,还会使得人们在桥梁上的行车舒适性受到影响造成心理压力,基于此本文展开了如下研究。首先文章对车桥耦合的相关基础理论进行了介绍和推导,得到了理论模型的运动微分方程,并在MATLAB中编制了数值算法对其求解,同时在ANSYS软件中基于位移接触法建立了经典模型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计算,将两者计算结果对比,吻合度很高;之后分别介绍了两种常用车辆模型的运动方程,以及在ANSYS中的模拟实现,并与相关文献的计算进行了对比,进一步验证了模拟方法的正确性;分别用三角级数法和Fourier逆变换法实现了路面不平度的模拟,并对两种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发现Fourier逆变换法模拟效果更好;最后对一具体的连续刚构桥梁在ANSYS中建立了其有限元模型,设计了不同车速、不平度等级和行车间距等组合工况,对可能引发车桥共振的情形进行模拟计算。发现当车辆基频与桥梁主振频率接近时,会产生共振效应导致桥梁振动响应会有明显增大;理想平顺下车速对桥梁冲击随速度提升而增大,但冲击作用相较于其他因素不是很明显;在不平顺路面条件下,改变车速使车辆受到的激励频率与其基频接近时,桥梁受到的振动冲击没有明显的增大,此时行车速度对桥梁冲击效应的影响占主导地位,且相比于在理想平顺的路面条件下速度带来的影响有明显的放大;改变行车间距使车辆对桥梁的作用频率与桥梁主振频率接近时,桥梁振动响应会加剧,而与车辆的基频接近时其影响效果不明显;桥梁的约束刚度降低使桥梁主振频率与车辆基频疏远,桥梁的挠度幅值会增大,但冲击系数却减小。
其他文献
通过分析福州日降水量与空气质量达标关系,认为当24 h降雨量大于6mm时,降水对福州空气质量会有明显净化作用,空气质量基本都会达标。统计适合人工增雨改善空气质量作业的雷达
锂离子电池因为其良好的综合性能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锂离子电池隔膜是影响锂离子电池性能的重要部分之一。现在普遍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中基本都使用聚烯烃隔膜,由于聚烯烃材料本身的耐热性能使得隔膜在高温下易收缩变形,造成内部短路,从而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制备出耐热性能更好,其他性能与聚烯烃隔膜相媲美或比其更好的膜材料成为开发性能更优异的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采用了一种具有良好机械性能、热稳定性、化
在当前国内轨道交通行业利好的大环境下,作为轨道装备的零部件生产企业,为更好的满足国内国际市场的需求,通过应用精益理念、工具以及IE的一些方法对动车组齿轮箱驱动装置生产线进行系统改善,能够提升公司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本论文以动车组齿轮箱驱动装置的生产过程作为改善对象,通过价值流分析,找到了齿轮箱产品的零件生产和组装过程中不增值的浪费现象,明确改善方向并制定改善方案;通过工作研究改善、生产线布局优化、
现有的图像聚类方法以数据全局线性分布为前提,利用先验约束估计未标记数据点的低维子空间,并将其聚类到相应簇中,因此对非线性结构的数据处理存在一定缺陷。受启发于深度学
随着无线通信的快速发展,频谱资源变得愈发的紧缺。科学家研究发现,携带轨道角动量的涡旋电磁波在模式值不相等的条件下具有相互正交性,而OAM模式可取任意值,所以可将多路信
在支持视频随机访问的应用中,一个视频会被多个随机访问点划分成多个能独立解码的随机访问片段。因此视频图像的参考图像不能跨随机访问点,相似的随机访问片段之间的时域相关
通勤班车的优点很多,它可以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发挥广告效应等,但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通勤班车也存在有很多的不足,比如高额的运营成本,影响正常的公交系统运行、能源浪费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Web系统访问量日益升高,网络拥堵和用户访问时延问题愈发严重,现有的网络带宽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用户的服务请求。因此,数据缓存技术应运而生,缓存技术
偏振作为光的基本物理特性之一,它也可以作为信息的载体,偏振因其携带了多维参量,不仅包括所探测目标的准确信息,还能反映传输介质的内部分布特征。本论文主要利用蒙特卡洛算
重大脱轨事件与钢轨损伤密切相关,因此对在役钢轨进行定期损伤检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压电陶瓷传感器利用Lamb导向波对钢轨无损检测进行探究,通过主动激励的检测方法对钢轨有损无损状态进行辨别,同时利用反射波及时间反转等方法对损伤进行定位。首先,为了了解结构中传播信号的组成及其传播速度,利用Lamb波频散方程数值解对频散曲线进行绘制;同时,为了满足应力波信号远距离传播的要求,通过主动检测方法,利用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