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层过度自信与企业社会责任关系研究——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69600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企业社会责任一词在上世纪二十年代被提出以来,企业社会责任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国内外学者基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解释,随着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提出,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证研究取得了重大发展,但这些实证研究基本上都是在完全理性“经济人”假设的基础上完成的。然而现实生活中人们总会做出非理性的举动,有关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普遍存在过度自信的特征。于是本文在管理层的不完全理性“经济人”假设下,研究管理层的过度自信特征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影响。
  本文首先对国内外有关过度自信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做了一个综述,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问题。接着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自我归因、控制幻觉偏差、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分析了管理层的过度自信心理影响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机理,考虑机构投资者对管理层过度自信的抑制作用,提出了本文的三个假设。然后选取我国2006-2015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管理层过度自信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最后,总结本文的研究结论,提出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就管理层过度自信影响企业社会责任提出相关政策性建议。
  通过实证研究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管理层过度自信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产生消极影响。(2)相对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中管理层的过度自信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消极影响更强。(3)机构投资者能够抑制管理层过度自信对企业社会责任表现的消极影响。
  本文的研究丰富了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以及管理层过度自信理论,并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重视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企业不仅要关注过度自信对企业投融资决策的影响而且要关注过度自信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以往研究高管个人特征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大多是基于高管的性别、年龄、政治背景等方面,本文以高管的非理性特征即过度自信为研究视角,丰富了高管个人特征影响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研究。
其他文献
学位
我国资本市场自诞生之日起,至今已二十余年。作为企业筹资的重要渠道,资本市场一直是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场所,在资金需求方与投入方之间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监管机构为了维持其良性发展,释放其活力,也实施了一些列措施保障其运营,其中信息披露的公开与透明亦是其重要的一环。  加强信息披露,是维护中小股东权益不可或缺的方式。而现存的市场中,消息量每日暴增,我们应当如何选取适合我们的信息呢?尤其是作为非专业的投资
报纸
商业信用融资是企业之间在日常交易活动中以自身的商业信用作为担保,通过延期支付货款或预收货款的方式而产生的一种短期融资行为。鉴于当下我国金融体系和资本市场并不健全,银行信贷、发行股票或企业债券等通常的筹资方式均有诸多限制,融资难早已成为阻碍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资金流动性的一块绊脚石。而商业信用融资作为一种企业的替代性筹资方式,相较于传统的银行信贷筹资,其具有诸多优点,如筹资便捷、筹资成本低、限制条
学位
学位
学位
随着会计准则的规范,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使用较为隐蔽的真实盈余管理手段来粉饰财务报表。同时,审计准则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要求更加严格,希望会计师事务所对被审计公司和环境进行充分、详细地了解,实施相应的风险评估程序,也包括识别和揭露企业的各种真实盈余管理活动。随着大众媒体的发展和声誉机制的健全,会计师事务所越来越注重自身的声誉。一方面,社会公众希望通过会计师事务所声誉来衡量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真实可信程度;
期刊
期刊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