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若干理论问题研究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Kingt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推进和谐文化建设问题,提出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秩序构建的任务。上述文化建设思想其本质在于,面对日益多元的文化环境和条件,如何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导、主体地位,我们党的认识逐渐系统和深入,而以社会主义和谐精神,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夯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道德基础,就成为“现阶段我国文化工作的主题”。自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从政策层面明确提出和谐文化建设任务后,和谐文化研究迅速成为理论热点。对于和谐文化问题的思考和反思,直接来源于文化失序现象在现实文化领域的日渐凸显。回顾梳理国内学界关于和谐文化的研究,我们认为关于和谐文化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成果,为进一步深化对和谐文化的研究开拓了领域、奠定了基础。但学术界对和谐文化的研究仍然存在一些亟待破解的问题,如,关于和谐文化的总体性理论研究仍然有待明晰和深入,这包括和谐文化的定位、定性;和谐文化的本质、内涵、要素结构等一些根本性问题。即,有关和谐文化“是什么”这样关乎和谐文化研究前提性的问题并没有得到系统、实质性解决。其关键问题之一是关于和谐文化本身的反思和阐述还应拓展其理论高度、深度和明晰度。和谐文化从政策层面的提出,只有经过学理上的深入研究,对其有准确的定位、定性,明确其内涵和精神实质,解决和谐文化“是什么”的问题,和谐文化的建设才有依据和落点,和谐文化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引领、促进作用才有可能实现。本文是以关涉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若干基本理论为主要研究对象,力图站位于文化自觉的高度,在科学认识当今时代发展趋势和我国文化发展方位的前提下,反观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问题,以期在学界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实现学理上的“接着说”。全文由四部分构成:第一章,全球化视域下的当代中国文化发展问题。在全球化与中国社会转型的双重历史背景下,准确判断当代中国文化发展所处的方位,深入研究当代中国文化发展所蕴含的问题及重塑当代文化秩序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研究的前提性基础问题。在当今时代,和谐文化的历史方位即把和谐文化置于新中国历史发展的纵向时间坐标位置去思考和追问和谐文化“是什么”,认为和谐文化是包括作为文化核心部分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新时期发展的现代转型,是社会主义文化与时俱进发展的新型态。和谐文化的时代方位是把和谐文化置于当代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横向空间坐标中去反思和明辨和谐文化问题,和谐文化应当植入科学的理性的文化元素,和谐文化应当是以人为本的文化,是崇尚积极自由的文化,现代形态是和谐文化的形态存在,社会主义是和谐文化的灵魂所系。和谐文化的价值定位强调的是和谐文化建设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具有相对独立性和优先性,并以文化方式为当代中国发展提供“顶层设计”,以精神风向标为和谐社会发展提供思想路径。第二章,和谐文化的历史思想探源。人类文化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一个从愚昧蛮荒走向文明自由的渐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中华传统文化抑或是西方文化都积淀了丰富的和谐思想资源。但是,在存在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的社会中,不可能存在真正的和谐文化,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和谐文化思想是与以往历史上存在的和谐思想根本不同的。该部分梳理了我们党提出和谐文化思想的萌芽、深化到明确提出的过程。并从思想史的高度,探究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思想与历史上的和谐思想源流的辩证关系,无疑为当下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第三章,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本质和基本内涵。我们认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本质是指基于多元文明共在的文化背景下,以追求多元文化和谐和繁荣,构建良好文化秩序为宗旨,重和谐、求发展的一种新的文化意向和文化世界观。结合对和谐文化的定位和其本质理解,我们可以从三个基本层面阐述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内涵。首先,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内核是和谐理念和和谐精神。其次,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一种现代文化形态。最后,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文化系统要素的结构优化和有序化。第四章,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条件和思想路径。在如何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问题上,我们认为,利益和谐、民主政治的发展和生态文化的传播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条件保障;协同行动下的集体共识构建、思想自我的生成、公共领域的精神型塑、人的精神家园的关切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新形象的树立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思想路径。同时,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还要对顺势而为、主动选择、培育和谐价值观以及与和谐经济、和谐政治共韵同律等规律性进行深刻的把握,只有把握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规律性,才能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
其他文献
王小波自从1997年逝世后在中国当代思想、文化和文学领域都引起了很大反响。网络时代背景下,拥有不同文化背景、学术素养以及多元化视角的研究者从多方面展开了对王小波的研
目的了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并探讨其与心理健康、应对方式及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于2017年4月在南京市某所高校抽取一、二、三3个年级的学生共3 000
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学术自由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它捍卫着学者在探求真理的过程中不受干预,保持高度的精神与行为自由,无限趋近真理性认识;它保障着学者在自由的学术探
中药炮制是祖国医学宝贵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根据中医中药理论,按照临床用药特点和对中药生产的特殊要求,而对药物进行各种加工处理的传统制药技术;也是一门密切联系
针对随着私人汽车拥有量增加而产生的大量停车问题,就地下车库的整体规划、出入口、消防通风和排水系统及坡道以及停车场的未来发展趋势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以科学规划,合
装备制造业是各种工业行业的工作“母机”,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从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走过的工业化道路来看,都是通过实施系统的、积极的财政政策来推进装备制造业
分析了天津物流发展的战略与契机,对天津空港物流园进行了定位,提出了航空物流园区的规划原则,研究了园区的产业发展,详细介绍了空港物流园的规划布局,从而进一步推动空港物
<正> 胡适(1891——1962)是我国近现代史上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学者之一,也是著名的资产阶级教育家,是公认的旧中国教育界的领袖人物之一。不论是在教育理论还是教育实践方面,胡
紧固件被誉为“工业之米”,是机械行业无可替代的组装连接配件。螺杆是螺柱的一种,为全螺纹型螺柱,是紧固件通用产品之一。螺杆广泛应用于建筑、机械设备、桥梁、风力、石油
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强调生物学概念的教学,提供了50个重要概念作为学生学习的要点和构建合理的生物学知识框架的重要素材。学生学习知识主要是掌握概念和由概念构成的知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