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旅游业给旅游地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并已成为制约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以生态安全理论和研究方法为基础,结合旅游地的特点,提出了旅游地生态安全的概念,探讨旅游地生态安全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建立了旅游地生态安全评价的理论框架,并以漓江旅游带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生态安全包括自然生态安全、经济生态安全和社会生态安全,尤指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的安全,是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生态健康整体水平的反映。本文把生态安全理论与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理论相结合,提出旅游地生态安全是这样一种状态:旅游地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满足当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而不损害自然生态环境的潜力:旅游地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和谐发展: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和当地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不受威胁、没有风险的状态。
在分析旅游地生态安全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本文从旅游生态环境安全、旅游经济社会安全、旅游业发展安全三个方面出发,建立了旅游地生态安全评价综合指标体系。然后,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应用综合评价法计算旅游地生态安全综合评价值,并划分安全状态等级。
根据这一理论体系和工作方法,本文以漓江旅游带为例,进行了漓江旅游带生态安全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漓江旅游带生态安全总体上处于良好状态,但存在一些威胁较大的限制性因子,如水量供需比,游客消费水平等。通过对限制性因子的分析得出,水量问题、水质问题、生态建设问题、旅游效益问题和游客体验问题是威胁漓江旅游带生态安全的关键问题。本文还对漓江旅游带的杨堤乡、兴坪镇、阳朔镇这三个较有代表性的乡镇进行了具体分析,结果也进一步验证和阐明了漓江旅游带生态安全存在的问题。由此,本文提出了改变游览方式,实施“绿色航行”;优化旅游产业结构,提高旅游经济效益;丰富旅游产品,多方位服务游客;注重社区参与,兼顾各相关者利益和加强游客管理等建议,以实现漓江旅游带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