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巨桉人工林土壤温室气体通量研究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ainigir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急剧增加所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当今人类社会关注的焦点。对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3种温室气体(CO2、CH4、N2O)是研究温室效应的重点。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全球温室气体交换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ucalyptus grandis)是华南地区重要的速生丰产树种,生产中主要作为短周期用材林。尾巨桉在广泛栽植的过程中,土壤温室气体的源汇问题也受到了社会普遍的关注。本文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于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对华南地区不同林龄尾巨桉人工林(1a,2a,4a,6a)土壤3种温室气体(CO2、CH4、N2O)通量进行为期1年的持续观测,较为系统的研究了尾巨桉人工林土壤温室气体的季节排放规律、季节排放量及其主控因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林龄尾巨桉人工林土壤均为CO2的排放源,2013年种植的尾巨桉林(1年生,下文简称1a桉树林)土壤CO2年排放量为22.45 t·hm-2·a-1,2012年种植的尾巨桉林(2年生,下文简称2a桉树林)土壤CO2年排放量为24.53 t·hm-2·a-1,2010年种植的尾巨桉林(4年生,下文简称4a桉树林)土壤CO2年排放量为27.02 t·hm-2·a-1,2008年种植的尾巨桉林(6年生,下文简称6a桉树林)土壤CO2年排放量为30.13t·hm-2·a-1。土壤CO2通量呈现随林龄增加递增的趋势,6a桉树林土壤CO2通量显著(P<0.05)高于2a桉树林和1a桉树林。四种尾巨桉人工林土壤CO2通量均呈现雨季高旱季低的单峰季节变化规律,雨季通量显著(P<0.01)高于旱季。雨季排放量占全年总通量的比例分别为:1a桉树林68.36%,2a桉树林74.31%,4a桉树林76.08%,6a桉树林73.98%。土壤CO2通量的变异系数旱季普遍高于雨季。尾巨桉林全年土壤CO2通量的变异主要来源于林龄(P<0.01)和季节变化(P<0.01),两者分别解释土壤CO2通量2.97%和64.51%的变异,季节变异性明显强于林龄之间的变异。四种尾巨桉林土壤CO2通量均和土壤温度呈现极显著的指数相关(P<0.01),土壤温度可以解释其64.36%72.91%的变异。1a桉树林、2a桉树林、4a桉树林和6a桉树林土壤5 cm的Q10值分别为2.32、3.06、3.08、3.43。四种尾巨桉林土壤CO2通量与土壤含水量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相关(P<0.01)的线性相关,土壤含水量可以解释其31.05%58.40%的变异。(2)在旱季,不同林龄尾巨桉林土壤CH4通量均为负值,在雨季的某些观测日,土壤CH4通量由负转正,表现为排放CH4。但从年均通量来看,不同林龄的尾巨桉林CH4通量均为负值,表现为CH4的吸收汇。四种尾巨桉林土壤年吸收量分别为:1a桉树林2.166 kg·hm-2·a-1、2a桉树林2.498 kg·hm-2·a-1、4a桉树林2.755 kg·hm-2·a-1、6a桉树林2.902 kg·hm-2·a-1。土壤CH4吸收通量随林龄增加递增,但不同林龄间并未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四种尾巨桉人工林土壤CH4通量有着相似的季节变化规律,即旱季高雨季低。旱季通量显著(P<0.01)高于雨季。旱季吸收量占全年总吸收通量的比例分别为:1a桉树林87.89%,2a桉树林86.87%,4a桉树林70.25%,6a桉树林65.49%。土壤CH4雨季通量的变异系数普遍高于旱季。尾巨桉林全年土壤CH4通量的变异主要来源于季节变化(P<0.01),季节变异性强于林龄之间的变异。四种尾巨桉人工林土壤CH4通量与土壤温度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P>0.05),与土壤含水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P<0.05)或极显著相关(P<0.01)的线性相关,土壤含水量可以解释尾巨桉林土壤CH4通量10.15%26.02的变异。(3)在雨季,不同林龄尾巨桉林土壤N2O通量均为正值,在旱季的某些观测日,土壤N2O通量由正转负,表现为吸收N2O。但从年均通量来看,不同林龄的尾巨桉林N2O通量均为正值,表现为N2O的排放源。四种尾巨桉林土壤年排放量分别为:1a桉树林0.63 kg·hm-2·a-1、2a桉树林0.78 kg·hm-2·a-1、4a桉树林0.91 kg·hm-2·a-1、6a桉树林1.13 kg·hm-2·a-1,土壤N2O通量随林龄增加递增,6a桉树林显著(P<0.05)高于1a桉树林。四种尾巨桉林土壤N2O通量季节变化十分相似,均呈现雨季高旱季低的规律,在5月和7月出现两个排放高峰。雨季通量显著(1a桉树林P<0.05)或极显著差异(P<0.01)高于旱季,雨季排放量占全年总通量的比例分别为:1a桉树林89.48%,2a桉树林87.75%,4a桉树林86.41%,6a桉树林79.33%。土壤N2O通量旱季的变异系数普遍高于雨季。尾巨桉林土壤N2O通量的变异主要来源于季节变化(P<0.01),季节变异性强于林龄之间的变异。四种尾巨桉林土壤N2O通量均随土壤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呈现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正线性相关,土壤5 cm温度可以解释其11.44%28.40%的变异。四种尾巨桉林土壤N2O通量与土壤含水量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相关(P<0.01)的线性相关,土壤含水量可以解释其35.18%55.78%的变异。(4)不同尾巨桉林全球增温潜势(GWP)随林龄的增加而增长,尾巨桉林土壤年均排放量为26.23 t·hm-2·a-1。其中CO2排放占绝对优势(99.14%99.41%),N2O和CH4占次要地位。
其他文献
基于光流的动作预测方法受到了研究者的的广泛关注,通常光流适合运动幅度较大的动作预测,并且光流受外界因素影响容易引入冗余信息;基于姿态的动作预测方法比较适合细微动作
超精密定位是精密加工一项关键技术,在光刻技术、IT制造业、微观世界扫描成像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一个国家的高端制造水平影响重大。对二维超精密定位平台以及对其控
随着科技发展及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现代智能制造市场的需求变得更加个性化、多样化,使得传统大批量的生产方式受到了巨大挑战。而机器人制造单元在实现大批量生产的同时,还可以保持小批量定制化生产的灵活性,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前制造业智能化的发展需求,而合理优质的调度方案是机器人制造单元总体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发展,制造生产企业需要给出高效优质的资源调度方案来同时满足客户与自身的需求。
我国南方地区由于地理条件受限,蔗农种植规模相对较小,且多种植在丘陵、坡地等不利于大型甘蔗收割机械工作的地方,因此小型甘蔗剥叶机的研制具有重要的意义。甘蔗剥叶机构是甘蔗
近几年,分布式电源(DG)得到了大规模发展,接入配电网的比率越来越高,改变了传统配电网单一电源供电模式,多电源接入的配电网将成为未来配电系统的发展趋势。分布式电源的接入
目前,尤其是广西等丘陵地区,甘蔗剥叶过程的劳动强度大、剥叶效率低等问题亟待解决。大型甘蔗剥叶站主要为了适应丘陵地区的特点,将甘蔗集中起来进行剥叶,以改变当前甘蔗收获的模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事业的大力发展,桥梁建设工程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与此同时,桥梁建设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检测问题也越来越重要。采用技术手段对桥梁进行安全检测,一直是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发展目标中明确要求“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具体到对教师的要求则体现为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独特优势,使自身教学方式与教育模式创新不断深入。因此,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是当今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关键性内容。如今正处在教育信息化发展十年改革的收尾阶段,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教育发展不均衡,青海地处祖国西部,是多民族地区
在农业信息化进程中,大数据技术手段被广泛用于挖掘农业资源,优化配置设计,捕捉消费需求,追踪市场变化等。为了应对海量数据背后的潜在信息进行挖掘分析,关于计算和数据密集
官河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宋代,是对与治水干系重大、由官方所有并管理的河道以及湖泊的统称。到明清时期,官河指的是不注册在私人名下并且不由私人承办课税的水面。官河侵占指民间以各种方式占据并利用官方课税水道,致使河道淤塞不通的情况。明清江南地区最大的自然环境特点是河网密布。水系以太湖为中心,可以分为“三江”地区、太湖以西和浙北地区,“三江”的疏浚和具体指代的讨论是江南水利问题的核心。社会方面,江南人口密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