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语和汉语虽然是两种完全不同类型的语言,但这两种语言之间也存在一种最基本的形式对等的关系,在一些简单语句的翻译过程中基本上运用形式对等的方法就可以完成翻译,但是,相当一部分的语句运用形式对等方法翻译出来的译文往往不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进而导致不能完全实现原文信息的最大化转换。为此,本文运用“范畴转换”的原理探讨日汉翻译的实际问题,即针对日语和汉语语法范畴内的一些偏离形式对等的转换现象进行分析,明确需要转换的语言单位,将日语原文中的信息最大程度转化为汉语译文。根据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范畴转换分为“结构转换”、“词性转换”、“层级转换”和“体系内转换”四个类别。但是,“体系内转换”主要发生在像英语和法语这样同一体系的语言之间。而且日语与汉语中也不存在“数”、“定冠词”等同一体系语言的“体系内转换”因素,因而本文仅从“结构转换”、“词性转换”和“层级转换”三个类别进行问题探讨。因为日汉两种语言具有不同的语言结构,所以“结构转换”是日汉翻译中最基本的转换模式,其发生在在句子的构成成分之间。例如,日语的“连体修饰语”在功能上与之对应的汉语成分是定语,但在有些情况下,将之翻译成定语修饰的汉语句子并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为此,必须要进行句子成分间的转换。根据句子具体的结构不同,译文中需要转换为谓语或状语。维奈&达贝尔内也在其转换策略中探讨了词性转换问题,可见词性转换在范畴转换理论中也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这种情况发生在词性的层面,是一种偏离了词性的形式对应的转换。之所以发生是由于两种语言表达习惯不同,因而,在翻译过程中形成了“结构转换”,从而导致“词性转换”情况的发生。例如,在日语中存在名词句做主语,形容词作谓语的形容词谓语句。若按照日语句子成分直接翻译,则译文会形成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语句,所以要将主语部分后移,谓语前置,在此过程中,形容词的词性就自然而然发生变化了。“层级转换”是一种跨越句子层级的转换。所谓的层级是指,句子,从句,单词,语素语法单位等。日语属于黏着语,它依靠助词和词尾变化来体现语法概念,所以即使是很长的一句话,也依然能够根据助词等来判定它每个成分的意义与功能。所以,一顿到底的复句非常常见。直接将之翻译成一顿到底形式的中文,既不符合汉语的语言习惯,也无法完全将原语言的信息传达到目标语言中去。因此,这个时候就要牺牲层级的形式对应,即不受层级的拘束,去重新组合句子,翻译出既能实现原文信息最大化的转达,又符合汉语习惯的句子。总而言之,本稿是针对各类范畴转换的应用进行分析,从而为日汉翻译的转换提供一些可行的思路来解决翻译实践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