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汉翻译中的范畴转换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huax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语和汉语虽然是两种完全不同类型的语言,但这两种语言之间也存在一种最基本的形式对等的关系,在一些简单语句的翻译过程中基本上运用形式对等的方法就可以完成翻译,但是,相当一部分的语句运用形式对等方法翻译出来的译文往往不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进而导致不能完全实现原文信息的最大化转换。为此,本文运用“范畴转换”的原理探讨日汉翻译的实际问题,即针对日语和汉语语法范畴内的一些偏离形式对等的转换现象进行分析,明确需要转换的语言单位,将日语原文中的信息最大程度转化为汉语译文。根据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范畴转换分为“结构转换”、“词性转换”、“层级转换”和“体系内转换”四个类别。但是,“体系内转换”主要发生在像英语和法语这样同一体系的语言之间。而且日语与汉语中也不存在“数”、“定冠词”等同一体系语言的“体系内转换”因素,因而本文仅从“结构转换”、“词性转换”和“层级转换”三个类别进行问题探讨。因为日汉两种语言具有不同的语言结构,所以“结构转换”是日汉翻译中最基本的转换模式,其发生在在句子的构成成分之间。例如,日语的“连体修饰语”在功能上与之对应的汉语成分是定语,但在有些情况下,将之翻译成定语修饰的汉语句子并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为此,必须要进行句子成分间的转换。根据句子具体的结构不同,译文中需要转换为谓语或状语。维奈&达贝尔内也在其转换策略中探讨了词性转换问题,可见词性转换在范畴转换理论中也是较为常见的一种。这种情况发生在词性的层面,是一种偏离了词性的形式对应的转换。之所以发生是由于两种语言表达习惯不同,因而,在翻译过程中形成了“结构转换”,从而导致“词性转换”情况的发生。例如,在日语中存在名词句做主语,形容词作谓语的形容词谓语句。若按照日语句子成分直接翻译,则译文会形成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语句,所以要将主语部分后移,谓语前置,在此过程中,形容词的词性就自然而然发生变化了。“层级转换”是一种跨越句子层级的转换。所谓的层级是指,句子,从句,单词,语素语法单位等。日语属于黏着语,它依靠助词和词尾变化来体现语法概念,所以即使是很长的一句话,也依然能够根据助词等来判定它每个成分的意义与功能。所以,一顿到底的复句非常常见。直接将之翻译成一顿到底形式的中文,既不符合汉语的语言习惯,也无法完全将原语言的信息传达到目标语言中去。因此,这个时候就要牺牲层级的形式对应,即不受层级的拘束,去重新组合句子,翻译出既能实现原文信息最大化的转达,又符合汉语习惯的句子。总而言之,本稿是针对各类范畴转换的应用进行分析,从而为日汉翻译的转换提供一些可行的思路来解决翻译实践问题。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五参口服液对糖尿病心肌病并冠心病气阴两虚型患者心率变异性(heartratevariability,HRV)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正常人30例作为正常组,选择我院心内科病人,糖尿病
采用脂肪酶催化甘油和脂肪酸直接酯化合成1,3-甘油二酯(DAG).考察了3种不同脂肪酶、酶用量以及底物物质的量的比对合成1,3-DAG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条件为脂肪酶RM IM,用量为
<正>人人都渴望幸福。一切现实目标的追求,包括对精神世界的追求,都是为了达成人生幸福这一目标的途径和手段。上升到伦理学的高度,即是说只有幸福才是自足的,只有幸福才是具
幼儿园"片区联动"教研是园本教研的一种新模式。开展幼儿园"片区联动"教研必须做好流程细节管理,形成循环管理模式:制定计划→理论学习→骨干示范→实践研讨→展示总结,五个
<正>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02年3月~2006年5月在我院内科门诊及住院的RA患者82例,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1987年修订的RA诊断标准,且为活动期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随
<正> 男子性功能中的某一环节发生障碍而影响性功能完善时,称为性功能障碍,其引发因素,有先天性的,也有后天性的。据现代医学研究,凡属后天性的,基本上都能痊愈。但一定要针
<正>德国一项新的食物加工技术给老人院的食品准备带来了革命。原先的糊状食物已经过时。食物将先被加工成粉末随后重新做成食物的形状。甚至可能直接3D打印出食物。看着是鸡
测定了银杏叶提取物(EGb)对食品常见污染菌的抗菌活性,探讨了热处理和pH值对EGb抗菌活性的影响,阐明了银杏叶提取物(EGb)的抗菌特点以及作为食品天然防腐剂的开发价值。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