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2年美国颁布《萨班斯法案》之后,如何更好的实现内部控制,已经引起了会计学界的普遍重视,其取得的成果也已经获得世界各国普遍认可。但随着安然事件等商业丑闻的出现,其内部控制体系也不断被批判,最主要的原因是,尽管已经设计了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但并没有实现预期的有效性,结果并不理想。2008年我国颁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为我国的内部控制实施提供了指引,标志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建成,随着2010年我国出台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亦是本文研究的一个契机。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中,作为内部控制的基础,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对企业实现内部控制目标,从而最终实现价值最大化有着重要的作用。内部控制环境在影响内部控制实施认知中促进内部控制功能的形成,内部控制只有充分发挥其有效性,才能实现其在企业管理中的价值,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防止企业管理上的漏洞,避免舞弊动机,预防错误,降低企业的风险,保持企业经营管理的平稳有序,并为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审计提供基础。内部控制要实现其价值就要在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有效性,因此,本文在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以内部控制有效性为重点,采用理论与实证结合的方法,研究内部控制环境如何影响有效性的发挥,为如何优化公司内部控制环境提供参考,最终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理论分析部分,本文首先总结了国外和国内对内部控制环境和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研究现状,其次对内控环境和有效性进行了阐述和界定。实证部分,文章在理论部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公司内部控制环境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的6大假设,选取了2009年-2011年上证A股的公司数据,在此基础上,按以下顺序剔除公司样本:(1)考虑到金融、保险业的行业环境,剔除金融、保险业上市公司;(2)剔除掉*ST, ST, SST开头的异常公司;(3)剔除数据异常的上市公司;(4)剔除数据不完全的样本公司。本文运用SPSS16.0和EXCEL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多元回归,最终结果支持了大部分假设。高管团队规模、与内部控制有关的管理费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激励都会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产生重要影响,并对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实证分析的结果,本文提出了以下的建议:1、适当扩大企业高管规模,对企业相关的管理费用合理控制;2、防止股权失衡,重视监事会建设;3、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4、完善薪酬激励机制,促进内部控制效率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