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速离心磨削工艺稳健性研究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z3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轻薄轴承作为先进制造装备中的关键核心配套件,具有高回转定位精度、可靠性好、抗冲击力和抗恶劣环境能力强等特点,其加工表面残余应力控制是轴承制造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超高速离心磨削是一种适用于轻薄轴承套圈加工的新方法,其本质是对工件施以高速旋转而带来离心效应和周向预应力,使工件在加工后获得较大的残余压应力。在磨削过程中,如果只是盲目提高工件速度,则难以达到提高工件表层残余压应力的目的,还可能会对加工质量带来负面影响。为了解决超高速离心磨削中残余应力和磨削温度的可控性问题,一方面,基于对超高速磨削等文献的研究,利用空间应力求解法推导出套圈在惯性力和磁吸力作用下的预应力三维数学模型,揭示了轴承套圈预应力、残余应力与转速的耦合规律;另一方面,利用GCr15轴承钢自制了夹式热电偶传感器,通过MKL7132X8/17型超高速数控强力成形磨床进行了磨削温度实验,分析了磨削区温度的形成机理以及不同工件速度下表面粗糙度的变化规律,并结合超高速磨削和绝热切削理论对不同工件速度下萨洛蒙曲线极值点发生偏移的现象进行了说明,主要结论如下:(1)在预应力公式中,当自变量r、z和磁吸力为定值时,径向预应力、周向预应力和轴向预应力均与角速度平方成正比,且工件表面周向预应力为拉应力,轴向预应力为压应力,但周向预应力至少是轴向预应力20倍。而预应力与残余应力之间的比例系数K为1:0.9~1.1,所以残余应力与角速度平方也成正比。(2)磨削温度随砂轮线速度的增大而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与萨洛蒙曲线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而随着工件速度的增大,曲线的极值点会逐渐往右下方偏移。(3)在磨削过程中,工件的表面残余压应力,动态刚度和陀螺力矩,比磨除率和比磨削能随着工件速度的增大而增大,且磨削温度最终会收敛于某一特定值上,但表面粗糙度会增大。此外,在残余应力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超高速离心式磨床的最高工件转速为30000rpm、磨削方式为逆磨以及电磁无心夹具的偏心量位于第二象限,并计算了工件电主轴功率,根据电主轴几何尺寸和安装要求对夹具的电主轴装夹机构、磨杆、支承和支承座以及箱体结构进行了设计。
其他文献
采用PVD多弧离子镀技术,在高速钢(W6Mo5Cr4V2)试样片和高速钢铣刀表面沉积含Si多元复合涂层。改变合金靶的成分和PVD沉积工艺来控制涂层的成分和结构,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
聚羧酸减水剂的核心生产设备间歇式反应釜作为化工生产过程的关键设备,其温度控制是反应过程的核心环节,温度控制效果的优劣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由于间歇式反应釜
本论文采用化学氧化法合成稳定的聚吡咯水分散液,并将其应用于镀锌板的无铬钝化。以有机硅/丙烯酸水溶性树脂和硅烷偶联剂3-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为主要成
316L奥氏体不锈钢因其良好的韧性和耐蚀性而被广泛应用,但其硬度低、耐磨性差等不足严重影响了零件的使用寿命,限制了其应用。通过表面处理技术提高316L不锈钢表面硬度、改善
铝是需求量仅次于钢铁的有色金属材料,在国民经济中处于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电解铝产量的逐年递增,对高速铝锭连续铸造生产线的市场需求也日益迫切。在铝锭铸造生产线上,铝
在当今这样一个多元化的、全球变革的背景下,教育需要改进和革新,更需要持续发展,作为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水平等都深刻影响着教育的发展。PCK能从各
钢铁行业是国家几个支柱产业之一,其产品种类繁多,用途涉及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推动对钢产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大,也使得整个行业需要面对不断加剧的市
针对光伏发电可预测性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综合使用通径分析(path analysis,PA)、k近邻算法(k-Nearest Neighbor,KNN)、神经网络分位数回归(quantile regression neural netw
东北特钢公司作为中国特钢的龙头企业,将不锈钢长型材、汽车钢、工模具钢、轴承钢、高温合金、高强钢品种作为企业的主导产品。近期,作为不锈钢长型材的代表,300系列不锈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