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致癌物协同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ycx2008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淮河流域肿瘤发病率异常增高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一项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淮河水的污染可能是这一事件的主要诱因,因此需要对淮河水污染与肿瘤的相关性进行评估。污染的水体是一个复杂的致癌物的混合体,其中存在着大量已知或未知的致癌因子,包括化学物质、病毒或物理性因子,癌症的发生往往是这些致癌因子协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有必要研究致癌物间在肿瘤发生过程中的协同及其相互作用的机制,并采取有效手段对水体的综合致癌活性进行检测。体外细胞转化技术是一种高度模拟体内细胞恶性转化的体外检测系统,可有效用于各类致癌物的筛选和检测。本文通过对培养基类型、血清浓度、受试物对细胞的作用时间、细胞转化程序等参数的优化,建立了适合于致癌物间协同致癌活性检测的Balb/c 3T3细胞转化实验系统。利用该优化的方法,对二乙基亚硝胺(DEN)、黄曲霉毒素(AFB1)、微囊藻毒素(MC-LR)、2,3,7,8-四氯代二苯并-对-二噁英(TCDD)等已知或可疑致癌物的单独或联合致癌活性进行了检测,对淮河流域地面水和饮用水的致癌能力进行了调查,并采用软琼脂培养、血清依赖实验和SCID小鼠致瘤实验等方法验证转化细胞的恶性度。结果发现,DEN、AFB1和MC-LR三种不用类型的致癌物质在建立的转化系统上均呈现明显的致癌性,转化频率与药物浓度存在着剂量反应关系。DEN与TCDD联合作用时,细胞的恶性转化频率成倍增加,DEN与MC-LR联合作用时,转化频率低于MC-LR单独作用。在淮河流域采集的地面水在未经浓缩的原水浓度下不具有细胞毒性,但却有显著的促转化作用,并且促细胞恶性转化频率随水样浓缩倍数的增加面增加。小于10m的浅井水样品在100倍浓缩度时呈阳性结果,深井水样品在各浓缩度下均未表现出促转化活性。转化灶细胞接种SCID小鼠后可形成明显的肿瘤。研究表明TCDD能提高DEN向终致癌物代谢所需的细胞色素氧化酶的表达,因而我们猜测TCDD通过此途径与DEN协同致癌。但细胞转化抑制实验表明,多环芳烃受体(AhR)拮抗剂a-NF不能抑制DEN与TCDD间的协同促转化作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对细胞Cyp1a1和Cyp2a5基因转录水平的研究发现,TCDD单独作用时,可明显上调Cyp1a1和Cyp2a5的转录水平,但DEN与TCDD联合作用时,Cyp1a1和Cyp2a5的转录却是受到抑制的。上述研究结果表明:(1)优化的Balb/c 3T3细胞转化检测系统能有效可靠地用于致癌物、致癌物间协同作用及水体致癌活性的检测。(2) MC-LR、DEN及AFB1均具有致癌性,TCDD不具有促细胞恶性转化的活性,但与DEN有明显的协同致癌作用。与二阶段模型中的促癌作用不同,MC-LR与DEN共同作用时不具有协同作用。(3)淮河流域受污染地面水具致癌性,并影响到浅层地下水,但致癌性较地面水明显下降,并随井深度而降低。这一结论还需更多样品检测数据予以证实。(4) DEN与TCDD间的协同致癌作用并非通过提高Cyp2a5的转录水平,从而加强DEN向终致癌物代谢发挥作用。其机制可能涉及更复杂的分子调控机制,尚需深入研究。
其他文献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全球金融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世界各国的经济金融关联度越来越高,各国彼此之间的跨境资本流动也越来越频繁,尤其是流入新兴市场国家的跨境资本不只是存在规
随着互联网技术与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新的商业模式和经济运行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模式与消费行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互联网上搜索信息、购买产品并通过网络平台
“语文园地”的呈现方式与以前的“基础训练”不同,目标任务也不同,学习方法也不同。从基础训练到语文园地,不仅仅是提法上的改变,而且是观念、认识上的更新。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
目的:了解银杏注射液对外周神经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取SD大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分为银杏注射液组和生理盐水组。大鼠均制成坐骨神经部分切除后结扎断端的模型。术后每天经腹
高校学生及在职教师员工在查阅书籍、文献时主要依靠校内图书馆,因此各个高校对于文献采编工作的重视度都比较高,以确保校内图书馆文献资源能够满足教职工及学生的工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