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肿瘤对人类来说是一种日益严重的疾病,目前治疗肿瘤的方式多采用传统药物化疗或者单靶向药物治疗方式,但由于其不具备靶向性或者靶向性有限,导致治疗时副作用多、治疗效果差,给病人带来了诸多痛苦。为了减少药物因靶向不足而带来的不良反应,增强药物的靶向性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本文构建了具有双靶向功能的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RGD肽(RGD)-苯丁酸氮芥(chlorambucil,CLB)-量子点(quantum dots,QDs)靶向给药系统。该给药系统是将无靶向性的氮芥类药物苯丁酸氮芥与双靶向受体HA-RGD进行偶联,从而将药物选择性地导向肿瘤部位,增加药物在肿瘤部位的富集,以达到增强靶向提高药物疗效的目的。在HA-RGD-CLB-QDs靶向给药系统中,我们对透明质酸进行了脱乙酰反应,在无水肼和硫酸肼的共同催化作用下将其链上的乙酰基脱去进而释放出活泼的氨基,增多了透明质酸的活性结合位点。然后,将抗肿瘤药物苯丁酸氮芥与脱去乙酰基的透明质酸在酰胺催化剂下于中性环境中进行了酰胺缩合反应,进而制得单靶向的HA-CLB。基于HA-RGD双受体能产生协同靶向增强药物疗效的效果,将RGD通过桥甲基丙烯酰胺(methacrylamide hydrochloride,DMAPMA)在碱性条件下利用巯基与烯烃的click加成反应键合HA-CLB,制备了具有双靶向功能的HA-RGD-CLB。为了实现药物的体内成像,以巯基丙酸为稳定剂,将在碱性条件下制备的具有更强荧光及稳定性的MPA-CdTe/CdS/ZnS核/壳/壳量子点与HA-RGD-CLB进行共价结合,进而制得具有多靶向功能和示踪作用的HA-RGD-CLB-QDs靶向给药系统,并对该靶向给药系统进行了体外释药研究。为了进一步评价HA-RGD-CLB-QDs靶向给药系统,考察了该靶向给药系统的体外细胞毒性、受体竞争抑制性以及细胞摄取实验。对制备的HA-RGD-CLB-QDs靶向给药系统进行了核磁氢谱(~1H NMR)、傅里叶红外(FT-IR)、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动态光散射粒径(dynamic light scattering particle size,DLS)、X-射线光电子能谱(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及紫外荧光光谱(UV-FS spectroscopy,UV-FS)表征。产物表征结果表明了成功制备了该靶向给药系统。该靶向给药系统荧光效果良好,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其粒径约70 nm。HA-RGD-CLB-QDs药物释放结果显示,该系统在pH=5.5的环境中具有良好的药物释放效果,48 h内药物累积释放量为61%,而在pH=7.4的环境中释放量只有12%,表明该给药系统稳定性良好并具有pH-酶敏感性。此外,体外细胞实验结果表明HA-RGD-CLB-QDs靶向给药系统相较于单靶向给药系统能显著提高癌细胞的摄取,增加药物在癌细胞部位的富集,具有更好的抗肿瘤效果,且对正常细胞毒性较低。因此,该靶向给药系统在肿瘤的治疗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