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乙肝大国,是肝癌高发国家,肝癌恶性程度高,预后不佳,早期诊断和治疗是肝癌患者提高五年生存率、延长存活期的重要手段。肝癌的诊断包括病史、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早期肝癌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实验室检查肝功能也可以正常。大多数良性肝肿瘤无需手术,而肝癌在早期即需干预,所以早期发现肝内局灶性病变并判断其性质是非常重要的。超声是筛查肝癌的最简便的影像学手段,是早期发现肝内可疑结节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超声弹性成像可以估计出组织内部的硬度情况,可间接或直接反映组织内部的弹性模量等力学属性的差异,再通过色彩的编码或数值的形式表达出来,为超声科医生提供组织的硬度信息,从而弥补了常规超声的不足。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Imaging,ARFI)是近年来新出现的弹性成像技术,通过探头向目标组织发射一个瞬时的、低频的脉冲波,组织对脉冲波发生响应产生侧向的形变和位移被探头捕捉并且记录和运算来反映组织的硬度。ARFI可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种,定性 ARFI又被称作声触诊组织成像(Virtual Touch tissues Imaging,VTI)可通过黑白图像反映组织的硬度,黑代表硬,白代表软;定量ARFI称之为声触诊组织量化(Virtual Touch tissues Quantification,VTQ),可以探测到目标区域组织受到脉冲冲击后产生的微小的侧向剪切波速率,借此来反映组织的硬度,速度越大,组织越硬,反之亦然。ARFI技术搭载超声仪器可以在超声图像上直观显示目标区域的硬度信息,本课题旨在利用该技术的定性和定量两个不同方面评价肝局灶性病变的良恶性,探索ARFI技术在肝肿瘤良恶性鉴别中的价值。 本课题分为两个部分:(1)评价定性ARFI(VTI技术)鉴别肝内局灶性病变的良恶性的价值;(2)利用VTQ技术测定肝局灶性病变和周围肝组织的剪切波速率(Sheer Wave Velocity,SWV)。分析ARFI技术在肝局灶性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第一部分定性ARFI(VTI技术)在肝内局灶性病变良恶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索定性ARFI(VTI技术)在肝内局灶性病变良恶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44名病人共54个肝内局灶性病变进行VTI检查,根据弹性图的灰度,将病灶的 VTI图像分为黑、灰黑、灰白和白四类。黑色和灰黑表示表示组织较硬,灰白和白色表示组织较软。较硬的结节诊断为恶性,较软的结节诊断为良性。 结果: VTI诊断肝脏恶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72.7%、71.4%、72.2%、80.0%、62.5%,ROC曲线下面积为0.722。 结论:定性 ARFI(VTI技术)在肝内局灶性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第二部分定量ARFI(VTQ技术)在肝内局灶性病变良恶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索定量ARFI(VTQ技术)在肝内局灶性病变良恶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44名病人共54个肝内局灶性病变进行VTQ检查,测定肝局灶性病变内部及其周边肝实质的SWV值。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处理获得的SWV值。方法一(比较法):对于每一个病人,若其肝局灶性病变内的 SWV值大于周围肝实质的SWV值,判定为较硬,诊断为恶性,若其肝局灶性病变内的SWV值小于周围肝实质的 SWV值,判定为较软,诊断为良性;方法二(临界值法):以病变内的SWV值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判断肿块的良恶性,以约登指数即(灵敏度+特异度)-1最大值时的SWV值作为VTQ诊断肝脏良恶性肿块的临界值。 结果: VTQ比较法诊断肝脏恶性结节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7.6%、66.7%、61.1%、73.7%、50.0%,VTQ临界值法诊断肝脏恶性结节的临界值为2.424m/s。VTQ比较法和临界值法诊断肝脏恶性结节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21和0.765。 结论:本实验中VTQ比较法在鉴别肝局灶性病变上不具有诊断价值,VTQ临界值法在肝内局灶性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