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校少年汉语学习者直译型偏误研究——以北京顺义国际学校学生为例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ys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所说的“国际学校”,指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在华国际学校;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少年汉语学习者”,即母语为英语的在华国际学校中学生。本文主要采用汉英对比的方法进行研究。  本文的研究对象在学习汉语时,习惯于用英语进行思维,进而把用英语思维后的句子直译成汉语。在这个语码转换的过程中,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结构的差异性和词汇的不对等性,翻译出来的句子或不符合汉语的句法规则,或所选词汇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把这类偏误称为“直译型偏误”。  直译型偏误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词汇层面的偏误,一类是语法结构层面的偏误。在偏误语料统计中,前者占70.8%,后者29.2%。  词汇层面的偏误主要是词语误用和漏用。误用主要源于对外汉语教材生词表或工具书中汉英词语的对译,而这些对译词语的意义往往只是部分对应而非等同。漏用集中表现为介词及副词“很”在语句中的缺失。  本文对误用词汇的语义对应情况作了分类。误用词汇的语义关系以英汉对应词语的义项(义位)为单位而非完整对应,这是因为每个词的意义由哪些义位(义项)构成2在不同语言中存在差异。本文还从语义典型性和义项分类的角度探讨学生出现偏误的原因,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希望能从教学上有效地预防学生出现直译型偏误,从而准确习得汉语。针对偏误的特点,还对偏误类型和偏误率比较高的副词“很”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  从本文搜集到的中介语料看,语法结构层面的直译型偏误主要是语序偏误和“把”字句偏误。语序的偏误着重表现为状语位置错误,这主要源于学习者在组织句子时采用英语的语序进行类推;本文从英汉对比的角度研究了状语的直译型偏误,分为句首式状语的直译型偏误、句中式状语的直译型偏误、句末式状语的直译型偏误;而“把”字句的偏误,主要是由于学生在采用翻译法学习汉语时,不知如何把某一类句型正确地转换为汉语的“把”字句,而是按照英语语序直译。针对此类现象,对英汉相应句型进行了对比,同时探讨了相应的教学方法。
其他文献
20世纪20年代初期,茅盾对鸳鸯蝴蝶派的批判在当时文坛影响巨大。这场论战是现代文学史上一场关于文学思想观、文学创作观等方面的大规模交锋。本论文试图通过五个方面来分析茅
父权社会异性恋霸权的主导地位导致同性恋群体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而在文学研究领域,同性恋文学也长期遭受冷遇。本文以当代文学中的男性同性恋小说为论述对象,力求刨除偏见,重新
宫体诗在长期接受过程中逐渐形成色情的传统形象,这一普遍认知源于宫体诗对传统社会和传统文化设定的色情接受尺度的僭越。本文试图探讨色情意识的历史流变,总结不同时代文化环
本文主要讨论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有”字句,文中将其分为三种结构:“有+名词性短语”、“有+动词性短语”和“有+小句”,并提出,“有”在这三种结构中的词性是统一的,都是动词。
古代朝鲜半岛,作为东亚文化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很早就与我国建立文化联系。可以说,古代朝鲜半岛文化的繁荣,与中朝之间以书籍为主要载体的文化交流有重要关系。本文通过梳理中朝文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当代教育心理学研究也指出:情感教育是最高层次的有效的教育章程。教育要似水一般滋润学生的心田,使学生感同身受,达到育人的目的。结合多
期刊
“自周衰,官失而百职乱,战国并争,各变异。”(《汉书·百官公卿表》)战国时期各国相争,当时难以出现《周礼》、“汉官六种”之类专着。虽然《汉书·百官公卿表》中保留部份秦职官,但
《吕氏春秋》一书为中古学术从先秦至两汉的转折点,其重要意义当然是毋庸置疑的。本文对《吕氏春秋》的研究,是以宏观的历史大视角,对此书所形成之社会及文化背景进行考察,这些重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核心是农村人口素质的大面积提高和科学技术的普及。中等职业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担负着人才支持、智力贡献、技能支撑的
本文发现川端康成的小说《雪国》和川端康成在诺贝尔文学奖的答谢演讲《美丽的日本的我》有相当程度的“四季”同构性质。第一,两部作品有着相同的“冬一春一秋一夏”结构。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