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以三年生矮化密植红枣为研究对象,在榆林市横山县黄土丘陵区沙地上进行了野外田间试验。试验采用五个施肥灌溉处理,水肥一体化固体肥、水肥一体化液体肥、滴灌、土壤施肥(NPK)、CK,研究水肥一体化对沙地红枣品质和产量的影响及红枣叶片N、P、K、Fe、Mn、Cu、Zn营养元素季节动态变化。并对N、P、N:P三者相关性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水肥一体化固体肥、液体肥、滴灌、NPK处理均比CK显著提高了沙地红枣N、P、K含量,其中N含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P含量呈现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8月11日之前下降,8月11日后出现较为明显的回升现象。K含量季节动态变化与N、P相反,呈现持续上升的波浪趋势。液体肥在6月6日到6月21日对提高红枣叶片N、P含量作用最为显著。水肥一体化固体肥、液体肥在6月和9月对叶片N、P含量的促进作用较大,在7月和8月作用不显著。相反水肥一体化固体肥在7月和8月能显著提高红枣叶片K元素含量。(2)红枣叶片Fe、Cu元素含量的季节动态变化趋势相似,总体都呈现出上升趋势。水肥一体化处理在不同时期都能显著提高Fe、Mn含量,水肥一体化液体肥作用最为显著,其次是水肥一体化固体肥,而Cu、Zn元素含量则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不同处理在不同时期对红枣叶片Cu含量影响差异较大,8月11日之前不同灌溉施肥处理的红枣叶片Cu含量都显著高于CK,尤其是固体肥和NPK处理最为明显,但8月11日之后差异不显著。8月11日之前能明显提高Zn含量的处理为液体肥和NPK,之后差异也不显著。(3)水肥一体化下的N:P值随季节变化呈现动态变化,6月初和9月底N:P值比较低,中间五个时期的N:P值比较高。水肥一体化能明显提高红枣叶片N:P值,NPK处理提高最为显著,其次是水肥一体化固体肥和液体肥。固体肥、滴灌、CK处理的N、P含量成正相关,三者N与P含量相关性大小顺序为固体肥>滴灌>CK。NPK、滴灌、CK处理的N与N:P成正相关,相关性大小顺序为NPK>滴灌>CK>液体肥。固体肥、液体肥、NPK处理的P与N:P成负相关,三者的相关性大小顺序为固体肥>NPK>液体肥。(4)水肥一体化固体肥、液体肥、滴灌、NPK处理均不同程度提高了沙地红枣含水量、总糖、还原糖、总黄酮、Vc等品质指标的含量,同时也有效降低了枣果酸度。其中水肥一体化液体肥处理提升枣果品质最佳。水肥一体化固体肥与液体肥都比其他处理明显提高单果重,但是NPK处理的枣果产量是最高的,其次才是水肥一体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