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2诱发大鼠原位和移植垂体形成催乳素瘤过程PRL基因调控序列突变差异性的分析

来源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HHZC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垂体催乳素瘤(prolactinoma,亦称prolactin-producing tumor或prolactin-secreting tumor,简称PRL瘤)是内分泌系统较常见的疾病之一,且发病人群以青壮年为主,主要表现为闭经、泌乳以及巨大瘤体对中枢其它部位(如动眼神经、外展神经)的压迫,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长期以来,尽管人们在临床和基础研究方面对PRL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都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但至今关于PRL瘤的病因除继发于下丘脑病变外,是否可原发于腺垂体、以及其发病的分子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本文拟采用同胞(Sibs)大鼠的垂体移植于肾囊,探讨垂体PRL瘤可原发于腺垂体的可能性、并检测原位与移植垂体PRL瘤形成过程PRL基因的表达以及分析其5’远端调控序列突变的差异性,以揭示垂体PRL瘤的病因及其主要分子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意义。 实验过程中,首先我们建立了异体垂体移植于SD雄性大鼠肾囊内的动物模型,即每只大鼠除具有本身的原位垂体外,在肾囊部位还有另一异体垂体,经E2作用120天后,经形态学观察和RT-PCR法检测PRL基因表达等,证明了垂体PRL瘤原发于腺垂体的可能性。接着克隆了PRL基因5’远端调控序列-1206~-1966间片段,测序分析原位与移植垂体PRL瘤形成过程,两者PRL基因5’远端调控序列突变的差异性,初步阐明原位垂体PRL瘤与移植垂体PRL瘤中PRL基因高表达的主要分子机制。 结果如下:(1)经E2作用120天后,加药组大鼠体重为184.33±18.27g,下降至对照组大鼠体重429.67±41.78g的42.90%(P<0.01);对照组原位垂体和移植垂体的重量分别为13.08±2.47mg和3.42±0.99mg;加药组原位垂体和移植垂体的重量分别为153.58±82.79mg和70.92±46.16mg,均较对照组增加达三倍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道路的运输量和荷载量日益增长。水泥基混凝土路面作为一种刚性大、稳定性好承载力大的高级路面,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因为荷载的反复作用及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可
据2014年7月份的数据统计,我国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持续25年下滑,直至2014年,各项指标才略有回升。中小学生是国家建设的后备人才,其体质健康决定着他们能否持续发展,能否投入
猪呼吸道病综合征(PRDC)是一种多因素性疾病,它是由病毒、细菌、不良的饲养管理环境及易感猪群等综合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疾病综合征。PRDC涉及多种引起呼吸道疾病的病原体,
为了改善埋弧焊时焊接热输入较大,焊接接头力学性能存在的问题,研究了一种新型的采用直流脉冲电流的埋弧焊工艺——脉冲埋弧焊.以16MnR钢板为试验母材,研究了陡降外特性焊接电源
2003年11月,为学习和借鉴草原生态恢复与"三化"草地治理以及发展畜牧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由四川省畜牧食品局和四川省外专局联合组织的草地生态恢复和"三化"草地治理培训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联合自拟养心通痹汤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果。方法将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2组均给予常规
目的:探讨免疫双标记白血病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与细胞形态学相比较并检测其在化疗前后的变化并作预后判断的观察。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技术配合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白血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手术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总结2012年12月至2013年10月实施的16例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子宫肌瘤剥除手术的治疗效果
元素的化学形态直接影响着元素的毒性和生物可利用性,因此对环境和食品中的有毒元素进行形态分析对于正确评价环境和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以环境和食品中汞和铅元素
本文作者针对国内火车车轮的生产供不应求和现行的生产工艺难以达到未来车轮质量的要求这一现状,提出了火车车轮摆辗成形新工艺并进行了模拟实验,从模拟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摆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