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竹叶活性多糖、类黄酮的中试提取及分离纯化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xtersky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竹叶作为新资源植物,已成为世界性的研究热点。竹叶中含有大量的对人体有益的活性物质,包括生物活性多糖、黄酮类化合物(又称类黄酮)等。目前对竹叶的相关研究大多集中在对竹叶提取液、竹叶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报导,对竹叶活性多糖的研究却寥寥无几,同时获得活性多糖及黄酮类化合物及废渣再利用的工艺也从未见报导。更未见充分利用资源、无三废的毛竹叶活性物质的中试提取研究报导。 本论文为了毛竹叶活性多糖、黄酮类化合物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可靠的数据,在小试结果的基础上进行中试提取研究,分别在常压和真空度下改变固液比、提取次数、提取时间,比较在不同条件下毛竹叶多糖及黄酮类化合物的得率,确定了中试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多糖的最佳工艺为:真空度0.05~0.06MPa,提取温度为80℃,固液比为1:30,提取次数2次,每次提取时间为2小时,提取率为2.89%,毛竹叶粗多糖的纯度为12.4%,用Sevag法脱蛋白后,纯度为30.6%;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为:真空度0.05~0.06MPa,提取温度为63℃,70%乙醇、固液比为1:25,提取次数1次,提取时间为4小时,提取率为2.01mg/g竹叶,得到的毛竹叶粗黄酮的纯度为23.1%。 为了得到毛竹叶多糖纯品,使其应用于色泽及纯度要求较高的保健品及医药行业,脱色是必不可少的步骤。本论文采用树脂脱色法和H2O2氧化脱色首次对毛竹叶多糖的脱色进行了研究。树脂脱色法采用了5种大孔树脂,结果表明:大孔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D392的脱色率最高,为66.63%,多糖保留率为62.18%。H2O2氧化脱色工艺研究中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到其最佳脱色工艺条件:双氧水用量50%,温度为50℃,脱色时间为10小时,脱色率为69.1%,多糖保留率为73.5%。 为了研究中试得到的毛竹叶活性多糖的理化性质及组成,将中试得到的毛竹叶多糖提取液经过醇沉、脱蛋白、脱色得到BP1,DEAE-纤维素分离纯化后得到BP2,经Saphadex G-200凝胶柱鉴定纯度为均一多糖,凝胶过滤法测其分子量为25136。BP1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具有典型的多糖特征吸收峰;BP1进行GC分析结果表明至少由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六种单糖组成。
其他文献
近十年煤炭开采实践和研究表明,神东矿区浅埋煤层开采常常会造成比较严重的覆岩及地表变形破坏,已经对该地区的水资源及比较脆弱的生态环境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厚煤层的开采将会
神话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民族精神展示的窗口,亦是一个民族传统美德显现的途径。早期的人们通过神话这一叙事,表达了他们对大写“自我”的认识、对此在的存在方式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索近年来低剂量与标准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比较低剂量与标准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疗效及安全性的差异。方法:通过检索Pubmed、中国知网(CNKI)以及万方数据库中2006年1月至2018年05月期间公开发表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recombinant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altepl
小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尤其是上体育课,是以直接兴趣为出发点,为了兴趣和爱好而参加,并带有尝试性的特点。因此在体育课教学中实施情景教学,往往能收到好的效果。
催化库仑法测定天然水中的硫化物表明,在0.02g/mLNaN_3、0.1mol/LKI、0.2mol/L(CH_3COO)_2Zn、0.075mol/LCH_3COONa及适量HAc的库仑滴定体系中,利用碘-叠氮化钠诱导反应,可测定水中的痕量、超痕量硫化物。当滴定溶液pH=6.0,温度控制在20±0.2℃,在铂电极上以微小恒
目的:研究泥鳅多糖的护肝作用.方法:用泥鳅多糖给小鼠灌胃6d,观察他们对四氯化碳、硫代乙酰胺和1-萘异硫氰酸酯致小鼠肝损伤所引起肝肿胀、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以及血
本文是对我国当前反洗钱难点及对策问题进行理论与实证研究的一次尝试。在金融高度发达的国家,经济中的大部分资金往来都是通过金融机构的结算和支付系统进行的,任何金融产品
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在其生产过程中亦面临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组织和制度资源的配置问题。如何合理配置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从而实现思想政
机组资源管理(Crew Resource Management,简称CRM)是近30年来兴起的,由众多政府组织、民间航空机构以及航空公司研究和实施的重点项目。在飞行安全体系中,它被认为是保障民航
以水溶性聚磷酸铵和硫酸铜、硝酸铁为原料,研究制备聚磷酸铵铜螯合物、聚磷酸铵铁螯合物的工艺条件。实验结果显示,Cu2+和Fe3+的最适宜螯合工艺条件:pH值=7.0,反应温度为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