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Ni3Al基高温合金具有许多优异的综合性能,因而逐渐成为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热端部件用传统高温合金的理想替代材料。但较高的γ′相体积分数、复杂的化学成分对合金的微观组织、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影响较大。本文以一种新型的铸造多晶Ni3Al基高温合金为研究对象,通过固溶处理工艺设计获得了合金的最佳固溶工艺,研究了合金共晶区γ′相在固溶处理过程中的析出、长大规律与演变机制;进而研究了热暴露温度对合金共晶区微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774212);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E201920216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Ni3Al基高温合金具有许多优异的综合性能,因而逐渐成为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热端部件用传统高温合金的理想替代材料。但较高的γ′相体积分数、复杂的化学成分对合金的微观组织、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影响较大。本文以一种新型的铸造多晶Ni3Al基高温合金为研究对象,通过固溶处理工艺设计获得了合金的最佳固溶工艺,研究了合金共晶区γ′相在固溶处理过程中的析出、长大规律与演变机制;进而研究了热暴露温度对合金共晶区微观组织的影响规律和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温度对合金热压缩行为和共晶区、界面区形貌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铸态合金在1270°C下固溶处理9 h时,共晶区界面平滑且碳化物以Hf C形式存在,双相区中γ通道平滑,主要强化相γ′呈立方状且尺寸均匀,共晶区与双相区显微硬度差异较小,合金整体微观组织均匀且无明显晶界存在;在1270°C下固溶处理时,共晶区析出了大量的针片状孪晶γ′相,其尺寸和密度随着共晶区尺寸的增大而增大,共晶区γ′相经历了球状-初始片状-针片状的演变过程;共晶区内的空位、晶格畸变以及热应力是球状γ′相形核和析出的主要原因,而该区域内Al元素的区域偏析、γ′相的择优生长性以及界面能的降低是导致其形貌演变的主要原因。当热暴露温度为850°C时,合金共晶区以针片状γ′相为主且未出现明显孪晶组织,在共晶区γ′相界面上出现了大量的位错缠结,双相区中γ′相随着热暴露时间的延长出现L-型筏化现象;当热暴露温度为1150°C时,共晶区内针片状γ′相消失,共晶区组织以块状的孪晶γ′相为主,双相区中立方状γ′相尺寸增大且部分γ′相呈凹陷状。当热压缩温度为850°C时,流变应力达到最大值后呈线性下降趋势,虽然此时共晶区内组织与850°C热暴露时的组织相似,但针片状γ′相的密度更高、尺寸更小,且合金内部出现了大量沿界面区(共晶区/双相区)扩展的裂纹,Cr、Hf元素的富集是导致裂纹在该区域扩展的主要因素;当压缩温度为1150°C时,流变应力达到最大值后进入稳态阶段,共晶区组织仍以块状孪晶γ′相为主,合金发生了明显的动态再结晶,在加工硬化和再结晶软化的共同作用下其变形进入稳态阶段。
其他文献
磁致伸缩换能器在精密驱动、精密加工、超声换能、减振控制等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磁场激励的应用中,磁场感应的涡流损耗会降低器件的效率,但在应力激励的涡流阻尼被动减振中,应力感应的涡流损耗对改善工程结构的减振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此,本文首先分别对磁场激励和应力激励下,磁致伸缩材料(如Terfenol-D和Galfenol)涡流损耗线性动态模型及特性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应力激励下Galfeno
随着对热处理工艺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感应加热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在当前的热处理行业中,对金属带材如钢材进行加热处理成为行业发展趋势。横向磁通感应加热与纵向磁通感应加热相比,前者更适合对厚度较薄的金属带材进行加热,因此其得到了广泛应用。虽然横向磁通感应加热技术已经有了较大发展,但其也存在缺点,即在加热器出口处带材宽度方向上带材表面温度分布不均匀的问题。这个缺点严重制约了其在热处理行业中的应用和推广。
裂隙岩体是一种常见的工程介质,在工程实践中经常受到扰动而处在复杂应力场中,其内部的原生裂隙往往会开裂产生新生裂纹并进一步扩展,最终与其他裂隙贯通造成局部或整体破坏,进而危害工程的稳定性。裂纹的扩展、贯通机理是岩石断裂力学领域长期关注的课题之一,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受压作用下含预制直裂隙脆性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破坏机理的研究上。但岩体中不仅存在直裂隙,还存在各种形状的非直裂隙,而当前对于受拉状态
道路交通作为社会活动中的活跃因素,能够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因此很多过境公路与城镇主干路合并,过境公路需同时满足过境交通及城镇居民的出行要求,这种过境公路称为穿城镇道路。首先,提出穿城镇道路定义并将道路划分为公路段、适应段、城镇段。分析穿城镇道路特性,从人、车、路、环境角度分析道路危险因素,并从事故形态分布及事故时间分布对穿城镇道路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其次通过试验数据,分析各路段车辆速度、车头时距及驾驶
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环境危害逐渐得到各方重视,污染物在人类活动及自然环境作用下,不断在土体内富集,污染地区重金属浓度已然超过土体净化能力,同时污染物通过径流、降雨等途径使污染区域逐步扩大,进而在生态链循环中威胁动植物和人类健康。因此,研究重金属污染物在土体内的吸附迁移规律和污染土渗透特性,对探测重金属污染范围,评价污染危害及环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四种典型重金属污染物Cr(Ⅵ)、Cd(Ⅱ)、Pb(
人口数量增多导致用水需求量及排放量迅速增加,从而增大了给水厂及污水厂的水处理负荷。作为水处理的副产物,污泥的排放量也迅速升高,这给污泥的处置带来不便。其中,给水厂污泥是由大量无机物和少量有机物组成,其中无机成分主要来自铁铝等絮凝剂的残留,将其用于剩余污泥调理,可实现剩余污泥脱水减量和给水污泥资源化。本文对给水厂含铁污泥进行灼烧和铁提取,分别用作骨架颗粒和絮凝材料,调理剩余污泥脱水,研究其脱水效果和
向钢中加入Mo、V、Ti之类的强碳化物形成元素,虽可有效地抑制奥氏体晶粒长大、细化晶粒,但生产成本较高。而像Al2O3、Ti O2之类的氧化物也具有很高的热稳定性,如果能将其细小颗粒均匀分布于钢中,也能发挥细化晶粒的作用。本课题在首先制备氧化物添加“中间合金”的基础上,制备了氧化物添加的45碳素结构钢和高碳低合金钢,研究了氧化物颗粒对材料组织、力学性能和高温热变形性能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蒸汽压缩制冷技术已不能满足人们对于制冷技术日益增长的需求,并且该技术的大量使用已经产生并加剧了诸多全球性环境问题。为了应对传统制冷带来的臭氧空洞及全球变暖危机,亟需研发环境友好的新型制冷材料。基于铁质材料热效应的固态制冷技术因其环保高效的特性,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固态制冷的研究刚刚开始,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深入研究。本研究从固态制冷出发,围绕新型复合制冷技术进行了新材料、新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Polymer,简称FRP)具有轻质、高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结构的补强加固之中。但是,加固后的结构脆性性能显著,不利于结构抗震。为了提升单一加固材料的强度、延性和刚度,结合FRP和钢板的优点制作FRP-钢板复合材料,对FRP-钢板开展静力拉伸和循环拉伸试验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15个FRP-钢板试件进行静力拉伸试验,研究纤维粘贴层数、纤维
全无机钙钛矿CsPbX3(X=Cl,Br,I)纳米晶作为一种新型半导体纳米材料,因具有卓越的光电性能,在光电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对半导体材料而言,掺杂是一种能够改善半导体材料的性质或赋予其新奇的光、电、磁学特性的有效改性手段。近几年关于全无机钙钛矿纳米晶的掺杂研究表明,在全无机钙钛矿纳米晶中掺入金属离子能够改善其光电性能。然而,在实现高质量的金属掺杂的同时获得对全无机钙钛矿纳米晶形貌以及性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