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对道德伪善的影响:道德完美主义的调节作用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daoge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德伪善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个体自我的道德标准与自身的实际行为冲突从而导致不一致;个体对他人和对自己同一道德行为进行道德判断时出现对他人和自己的不一致。道德伪善是一种使人们感到虚假、不真实、具有掩饰性的行为。根据以往的研究,情绪会对道德伪善产生影响,而不同类型的情绪对道德伪善产生的作用也不同。同时,个体的道德伪善也受到个体特质的影响,其中道德完美主义作为一种个体特质,也受到研究者的关注。道德完美主义是否在情绪与道德伪善之间具有调节作用,尚缺乏验证性的支持。本研究将通过对情绪、道德完美主义和道德伪善进行实验,对该问题进行验证。  本研究围绕三个问题:  一、道德伪善的人口学统计研究  二、悲伤情绪、快乐情绪对道德伪善产生的影响  三、道德完美主义在道德伪善与情绪之间的调节作用  结果:  1.本研究将589名大学生作为研究样本,从人口统计学的角度来看,道德伪善在性别、年级之间的差异不显著。  2.本研究发现在悲伤与快乐情绪唤起下,被试的道德伪善产生显著性的差异,其中在悲伤情绪下的道德伪善得分显著低于在快乐情绪下的道德伪善得分。可见在快乐情绪的唤起下相对于悲伤情绪更容易使人产生道德伪善。  3.本研究发现,道德完美主义在情绪与道德伪善之间起到了调节作用,影响个体在不同情绪唤起中对道德伪善的判断。
其他文献
伴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人民经济水平地不断提高,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也逐渐走向现代科技化。教育方式与教育理念也在不断地进行着变革。电子教材在中国不再是发达地区高端
《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儿童享有四项基本权利,即生存权、受保护权、发展权和参与权。儿童的权利是儿童的基本人权,是儿童追求美好生活的前提和保障。儿童权利的保护需要整个社会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网络学习成为学习的主流方式,当越来越多的学习者开始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时,学习者发现网络学习并没有想象中的简单,长期的课堂学习中形成的学习习惯,在网络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