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05年,中国开始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与此同时,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提升,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对我国国内经济社会的影响程度也越来越深,尤其是受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2015年中国“股灾”的影响。在人民币汇率逐渐市场化的背景下,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动对我国的影响程度越来越深,因此本文基于中国近年经济社会的一些变化,研究在汇率市场化进程中,货币政策有效性在面临国际短期资本流动(HM)冲击时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中国开始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与此同时,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提升,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对我国国内经济社会的影响程度也越来越深,尤其是受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2015年中国“股灾”的影响。在人民币汇率逐渐市场化的背景下,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动对我国的影响程度越来越深,因此本文基于中国近年经济社会的一些变化,研究在汇率市场化进程中,货币政策有效性在面临国际短期资本流动(HM)冲击时的反应。本文总结了目前已有的研究,对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测算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新的分析,并且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衡量提出了新的见解,在此基础之上,本文基于“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米德冲突”、“三元悖论”和DSGE模型,重点研究了基于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市场化趋势之下的国际资本。本文的研究方法是建立DSGE模型,该模型基于大型开放经济,包含家庭、企业、银行以及进出口均衡四部门,进行模型求解、参数校准与估计,并对该模型进行包括Granger因果检验等在内的多种检验和实证分析,模拟资本在受到某个冲击后的反应,以此来研究本文主要变量的相关关系。通过上述模型的构建和实证分析,文章得出如下结论:(1)本文选取了国内生产总值(GDP)、汇率(e)、货币供应量(M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利率(r)五个变量作为衡量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主要变量,研究结果表明这五个变量也是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影响货币政策实施效果和预期目标实现的主要渠道;(2)在传导机制方面,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在货币政策传导的过程中是最快和最有效的;(3)本文认为国际短期资本流动与CPI、e、GDP、M2与r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这也说明HM的变动会引起M2、GDP和CPI的有一定比例关系的变动;(4)国际短期本流动是影响包括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汇率和国内生产总值在内的变量变动的原因;(5)从方差分解的结果来看,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对利率增长的贡献度最高,对国内生产总值变动的贡献最低,也从侧面进一步证实了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
其他文献
近年来,国际上掀起减税浪潮,国内也面临一系列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加之受到疫情的冲击,经济运行迎来巨大的压力。而企业会根据宏观政策和经济变化调整其对策以抵御经济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金税三期”工程的上线,提升了征税机关的征税能力,也压缩了企业避税的空间。本文以企业所得税为例,以“金税三期”工程的上线衡量征税能力,研究经济波动中的企业避税行为,并进一步检验征税能力对企业避税周期性的影响。本文从
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我国推出了一系列税制改革措施和税收优惠政策,使税收环境总体处于长时间的变化更新之中,也带来了较高的税收不确定性。在实体经济进入增速放缓和结构转型阶段的背景下,税收政策给企业带来的优惠和不确定性之间的权衡问题显得更加重要。税收负担的下降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实业投资水平提高。但频繁推出各项税收政策以及地方税收执法机关难以预测的行为所致的税收不确定性,则可能会从另一个方面影响企业的投资决
近年来,由于全球性的气候变化与能源消耗问题愈演愈烈,绿色发展的概念开始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绿色技术创新”作为实现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因其潜在的环境与经济双重效益,成为国内外学者与组织机构的研究热点。然而,现有文献的研究对象基本上集中在制造业与服务业,港口,尤其是开放型外贸港口作为一国环境污染,包括空气污染、噪声污染以及水污染等的重要来源,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仅存的少量文献也大都聚焦于单
投资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投资是企业实现自我增值的主要方式之一,关于企业投资行为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的热点。近年来,随着“减税降负”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政府推出了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决定对部分企业的期末增值税留抵税额进行退还。通过逐步试点之后,目前已在全行业展开。作为一项新的制度安排,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的实施,最直接的影响体现为增加企业当期现金流量,企业的资金压力得以缓解,进而可能会激励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贸易经历着“数字化”的深刻变革。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数字贸易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全球贸易电商化成为国际贸易的显著特征,全球数字贸易规则的制订成为新一轮国际贸易谈判的焦点。在全球数字贸易规则谈判过程中,博弈与合作并存,各方在谈判博弈的同时也在积极寻求合作关系。在此背景下,本文对全球数字贸易规则谈判进程做了全面梳理,分析谈判的核心议题及其隐含的政治博弈,研判各国潜在的伙
技术创新行为是我国兴旺发达的动力源泉,而高新技术企业已经成为推进我国科学技术创新发展的核心力量,其创新行为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焦点。2012年开始试点推行的“营改增”政策为研究税收优惠政策对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提供了独特的研究契机。然而目前学术界针对“营改增”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效应和抑制效应孰强的讨论还没有形成一致观点,本文以融资约束的视角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进行分析,从
本文研究2018年后,浙江省政府专项债资金投入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中去的新型关系。通过政府专项债资金投入到浙江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中去运营使用进而产生的各种市场业态特征和新型资本关系的挖掘,进一步勾勒政府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之间新的政企合作关系,以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新发展指明道路,迎来最新的发展契机。本文通过专项债资金投入到浙江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中去的各种市场特征,以投入使用的市场类型、市场化进程、市
中国股市有一个现象:以往在牛市里很多大幅上涨的个股业绩并不好,而很多业绩很好的个股表现相对一般。在熊市中正好相反,表现良好的个股大部分都是绩优股,而缺乏基本面支撑的个股都会大跌。例如乐视网、暴风科技这批缺乏基本面支撑的投机股和贵州茅台、恒瑞医药这批绩优白马股在2012-2015年的牛市和15年股市泡沫破灭后的市场中截然不同。本文认为股票市值增长受到公司基本面变化和市场投机变化两方面共同影响。由于中
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监管逐步向“放松管制、加强监管”的方向转变,证券交易所一线监管的主体地位确立。非处罚性监管是指证监会、交易所等监管主体对资本市场违规行为进行监管的一类措施,和行政处罚法等法律规定的行政处罚有所区别。问询监管是近年来证券交易所常用的非处罚性监管措施之一,主要对上市公司重大事项公告、并购重组事项、定期报告的信息披露进行监管。交易所发现未达到行政处罚标准的相关问题时,发出函件提醒该公
股份回购是指上市公司通过公开市场交易或场外协议购回本公司部分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份回购已经成为国外上市公司重要的股利分配政策和资本运作手段,而在国内由于早期公司法的限制,宣布回购的上市公司数目较少。但是自2018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改革之后,国内宣告股份回购公司数量开始大量增加,其中通过公开市场交易的股份回购占比逐渐增大,回购目的也日益多元化。本文以2011年1月到2020年9月我国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