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龙江省域内水系发达,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担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近年来,粮食生产取得巨大成就,但随着人口快速增长、生活水平提高和经济社会发展,水资源的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省内部分地区出现了地下水水位下降、地下水超采现象、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问题。针对黑龙江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本文以实现黑龙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指导理念,对各行政区进行水资源承载力等级评价,同时针对水资源承载力处于弱压力状态的佳木斯地区农业用水进行多目标优化配置,为黑龙江省各行政区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开采利用及佳木斯农业灌溉水量的分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基于黑龙江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水利工程现状,通过查阅整合文献资料,比选研究方法。根据信息熵理论和可拓学理论建立了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构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体系提出与黑龙江省相符合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对13个行政区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研究,分析计算得出各行政区的水资源承载力的综合关联度可确定其评价等级。牡丹江、黑河及大兴安岭地区水资源承载力最佳,处于Ⅰ级,为强无压力状态;大庆和伊春处于Ⅱ级,为弱无压力状态;哈尔滨和七台河处于Ⅲ级,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社会发展处于平衡的状态;佳木斯、齐齐哈尔、鸡西、鹤岗、双鸭山及绥化处于Ⅳ级,为弱压力状态。其中,佳木斯、齐齐哈尔、鸡西、鹤岗、双鸭山及绥化等地区的水资源承载力均处于相同的等级,根据其等级变量特征值,可知这六个行政区的水资源承载力均是偏向于Ⅲ级的状态,偏向程度的大小是:绥化>齐齐哈尔>佳木斯>鸡西>双鸭山>鹤岗,表明了这六个行政区的水资源在承载力处于弱压力状态下的开发潜力的大小。(2)以黑龙江省三江平原粮食主产区佳木斯市农业用水为例,建立了基于带精英策略的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Ⅱ)多目标优化配置模型,提出了在不同来水情景下多水源对多农作物供水的方法。运用NSGA-Ⅱ对多目标优化配置模型求解,计算得出三种来水情况下不同水源对不同农作物的多个供水方案,选取三个方案权衡分析经济目标和环境目标,高来水情景中方案一的经济目标是8.888×109元,环境目标是5.881×106 kg,方案二分别是8.80×109元和5.805×106 kg,方案三分别是8.556×109元和5.745×106 kg,决策者可根据偏好或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案作为决策方案,可为当地农业水资源规划提供依据。该模型考虑了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联合调度,实现了多水源对多农作物的联合供水,得到不同来水情况下多水源对多农作物的多个供水方案。总之,本文基于熵权物元可拓模型确定了各行政区的水资源承载力等级,全面地反映了各行政区水资源承载力等级及区域性差异,对黑龙江省各行政区水资源的总体利用水平有了大致了解。针对水资源承载力处于弱压力状态的佳木斯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地下水位下降、水环境恶化的情况,利用基于NSGA-Ⅱ的多水源、多目标优化配置模型,求解出三种来水情景下的多个地表水、地下水配水方案,为保障佳木斯地区的综合效益最优化及农业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全面提高地表水的开采利用率,从而来实现佳木斯市水资源对其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