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0MPa级超高强工程机械用钢研制及其焊接性能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kataxx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持续增加,环境保护问题日趋严峻,轻量化已成为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材料的轻量化作为工程机械减重降耗的重要手段之一,对工程机械用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强度是实现材料轻量化的关键。目前,工程机械行业使用的高强结构钢的屈服强度主要在690~960 MPa之间,其显微组织通常为热轧贝氏体或回火索氏体。1300 MPa级结构钢是目前世界上屈服强度最高的工程机械用结构钢,相关研究及应用在国内仍处于空白。通常情况下,伴随着强度的升高,钢材的塑性和韧性会下降,超高强度钢铁材料的低塑性和低韧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成为其工业化应用的瓶颈问题之一。此外,超高强度结构钢的焊接性能不足是制约其推广应用的另一关键问题,缺乏相关的系统研究。因此,开发高强度、高韧性、易成形和可焊接的工程机械用结构钢的需求十分迫切。本文系统研究了化学成分、轧制、轧后冷却和热处理工艺对1300 MPa级超高强结构钢强韧性的影响规律,采用热模拟和实物焊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焊接接头的裂纹敏感性、焊接热输入和后热温度对焊接接头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研究成果如下:(1)提出了以控制碳含量及碳当量为基础的Nb-V微合金钢成分体系。采用位错型板条马氏体为基体组织,协同细化晶粒+纳米沉淀析出的复合强韧化机制,开发出屈服强度达到1300 MPa,同时具有良好低温冲击韧性和塑性成形性能的超高强工程机械用结构钢,并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工业生产钢板的屈服强度(Rp0.2)为1350MPa,抗拉强度(Rm)为1580MPa,断后伸长率(A50)为11%,半尺寸试样-40℃的冲击吸收功达到50 J,韧脆转变温度低至-100℃。折弯半径5倍板厚,钢板180°冷弯未开裂。(2)研究了奥氏体化温度和冷却速率对马氏体相变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奥氏体化温度降低,马氏体相变体激活能增加,马氏体相变温度(Ms)下降。马氏体相变速率随相变体积分数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大约在20%~30%相变体积分数时(与奥氏体化温度和冷却速率有关)相变速率达到峰值。奥氏体化温度对相变速率的影响与冷却速率有关。当冷却速率较小时,细晶粒奥氏体具有更高的马氏体峰值相变速率,粗晶粒奥氏体的高相变速率能够保持相对较长的时间;随着冷却速率增大,细晶粒奥氏体的峰值相变速率下降,不同奥氏体化温度下的相变速率趋于一致。(3)建立了实验钢奥氏体晶粒尺寸与加热温度(940~1250℃)间的数学表达式:D2=7.12×1013 exp(-2.78× 105/RT),当加热温度高于1150℃时,奥氏体晶粒显著长大。研究了轧制和冷却工艺对再加热奥氏体晶粒尺寸的影响,采用两阶段控制轧制+轧后超快冷工艺可得到尺寸更加细小的析出粒子,这些纳米级的粒子能够钉扎奥氏体晶界,有利于细化再加热奥氏体晶粒。研究了轧态实验钢再加热奥氏体平均晶粒尺寸和尺寸均匀性与奥氏体化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晶粒尺寸的方差系数随奥氏体化温度增加先减小后增大。提出了 Nb-V微合金化-加热-轧制-冷却-热处理的全流程一体化控制工艺,可将淬火态实验钢的原始奥氏体平均晶粒尺寸减小至4.4μm。(4)分析了实验钢焊接接头的冷裂纹敏感性,研究了焊接热影响区组织性能的演变规律。实验钢的碳当量(CEV)为0.64%,焊接冷裂纹敏感系数(Pcm)为0.35%,表明实验钢的焊接接头具有一定的冷裂倾向。斜Y型坡口焊接试验结果表明,当预热温度不低于100℃时,可避免焊接接头出现冷裂纹。M-A组元是造成实验钢热影响区冲击韧性下降的主要原因。在单道次焊接热循环时,随着焊接热输入的增加,粗晶热影响区(CGHAZ)中M-A组元的尺寸逐渐增大,临界热影响区(ICHAZ)中的M-A组元数量增多,降低临界断裂应力,促进微裂纹形核。在原始奥氏体晶界上分布的链状M-A组元弱化晶界,使晶界失去阻碍裂纹扩展的能力,并可能成为裂纹的形核源,是造成临界粗晶热影响区(ICCGHAZ)冲击韧性下降的直接原因。提高ICCGHAZ的二次热循环峰值温度,可促使逆转变奥氏体在晶内形核,得到分解的块状M-A组元,有利于提高冲击韧性。(5)揭示了焊缝的显微组织和夹杂物尺寸随焊接热输入的变化规律。焊缝的显微组织主要是针状铁素体,通常在焊缝中的夹杂物处形核,随着焊接热输入的增大,焊缝组织中贝氏体针铁的比例逐渐增大,当热输入增加到18.5 kJ/cm时,此时焊缝组织中贝氏体针铁含量减少,魏氏组织针铁的数量增多。焊缝中夹杂物平均尺寸随热输入的增加而增大,夹杂物平均尺寸与焊接热输入符合如下关系:dv≈ 0.24(2.137ηE)1/3。(6)研究了焊接热输入和后热处理温度对实验钢焊接接头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焊接热输入的增大,热影响区的最高硬度逐渐下降,直至与母材硬度相近,硬化现象逐渐消失。与此同时,热影响区的软化程度增加,软化区域扩大。当热输入由7.5kJ/cm增加到18.5 kJ/cm时,焊接接头的强度下降了 113 MPa;焊缝和热影响区的冲击吸收功均随着热输入的增大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对焊接接头采取不高于300℃C的后热处理,焊缝的显微组织未发生明显变化,仍以针状铁素体为主+少量板条贝氏体;CGHAZ、FGHAZ中的马氏体组织发生回火,析出ε碳化物,降低了组织应力和热应力;ICHAZ和IC CGHAZ中的块状马氏体发生分解,降低硬度,减小在外加载荷作用下与基体间的应力集中以及对晶界的损害,从而提高焊接接头的强韧性。采用100℃预热、10.5~14.5 kJ/cm的焊接热输入和300℃后热处理的焊接工艺,实验钢可获得强韧性良好的焊接接头。
其他文献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施加影响的显著表现形式,是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是揭示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变化的有效方式,同时也是判断土地利用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据。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往往以消耗大量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造成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生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因此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区域土地利用结构是否发生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决定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主导因素又是什么?未来区域
作为农业运输和田间作业的主要动力机械,拖拉机对现代化精准农业起着重要作用。重型拖拉机因具有匹配先进配套机具、开展联合复式作业、减少作业人员数量、降低作业时间、提高作业效率的特点而受到农机制造商及消费者的关注和重视。虽然我国已成为农机制造大国,但产品仍以中、低端为主,高端重型拖拉机研发制造能力还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其制造关键技术长期被欧美农机巨头垄断,形成了技术封锁。因此,突破国外在该技术领域的长
针对金属矿山采场地压大、留设原岩矿柱损失率高、构架传统人工矿柱接顶困难及被动承载问题,本文提出“膨胀支护”理念,自主研发具有主动支撑、应变硬化承载性能的新型人工膨胀矿柱。基于理论分析、室内试验、数值模拟和现场工业试验相结合方法,测定桶式膨胀装置和人工膨胀矿柱的力学性能和稳定性,揭示膨胀支护体的主动接顶机理、承载机制和与顶板的相互作用关系,研发基于人工膨胀矿柱支护的硬岩采场顶板稳定性和地压控制新技术
近几十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不断深化,产生的大量工业污水对地表水环境以及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特别是工业污水中多种持续性难降解有机物,难以通过常规污水处理工艺彻底降解,长期在自然界中富集,对人类健康与自然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危害。针对此类问题,高级氧化技术与20世纪80年代兴起,同时基于臭氧的高级氧化技术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他们通过各种催化手段分解臭氧产生大量羟基自由基(·OH),彻底将有机物
CT成像已经成为医疗诊断中不可或缺的影像技术之一。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常规CT越来越难以满足临床需求,尤其是在成分分析和功能分析方面。能谱CT作为常规CT的升级,具有成分分析和功能分析的优势,正获得越来越广泛的临床应用和关注。但是,能谱CT成像需要采集两组X射线投影,导致患者承受的辐射剂量是常规CT的2倍。此外,现有的能谱CT重建算法存在耗时过长的问题。辐射剂量高会增加患者身体发生病变的概率,危害
冷弯薄壁型钢柱作为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主要的承重骨架已经在国内外很多轻钢结构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实践证明,由于薄壁构件的板件宽厚比较大,受压时易发生局部屈曲失稳,通常在板件上设置加劲肋,可显著提高构件的局部屈曲承载力,增加其稳定性。对于薄壁型钢构件承载力的计算方法,现有规范尚没有考虑畸变屈曲的影响,并且计算过程复杂的缺点越发突出。近几年来,提出的直接强度法(Direct Strength Method
四旋翼无人机属于多旋翼飞行器的一种,它由四个中心对称分布的螺旋桨提供动力。相比于固定翼和单旋翼飞行器,四旋翼无人机具有结构简单,容易实现微型化和轻量化,能在狭小的空间内垂直起降和悬停飞行,以及机动性较强等特点,成为国内外科研学者关注的热点。同时,这些优异的性能使其在军事、民用和商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战场侦察、防火救灾、航拍摄影、农田植保、物流快递等。飞行控制系统是四旋翼无人机的核心部分,是无人
精密测量和微制造载荷平台在国防科研和民用工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复杂恶劣的宽频微幅振动会严重影响精密仪器设备的测量或加工精度,其执行严苛的容许振动标准,对振动抑制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被动隔振器因其结构与性能参数固定对宽频振动的衰减效果有限,而主动作动器仍存在能耗大、控制易失稳等技术痛点。近年来,基于磁流变(Magneto-rheological,MR)技术的隔减振器因具备瞬时、连续、可逆的
DC-DC变换器作为直流供电电源广泛应用于负载连续变化场合,如微处理器、网络集成电路、雷达发射器及空间电源等。通常,为了稳定输出电压,抑制负载阶跃引起的电压波动,由大容量、低成本电解电容组成的电容器组常被用在DC-DC变换器中。研究表明电解电容是电力电子变换器系统中寿命最短环节,其可靠性直接决定了变换器系统的整体可靠性。尽管可以使用高可靠性的陶瓷电容取代电解电容,但小容量的陶瓷电容难以保证系统的动
顶管施工技术因其快速、经济、安全以及环保的特点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工程建设中,并朝着长距离、大断面、深埋、适应复杂地层的方向发展。在长距离岩石顶管施工中,混凝土管开裂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顶管工程的长期运营维护。提升顶管自身阻裂能力以及采取合理的施工控制措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本文依托重庆市观景口水利枢纽工程,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以及室内与现场试验等方法,对纤维混凝土管的力学特性、管-岩接触力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