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调查问卷”与“心理健康诊断测试”为工具,对福建省厦门市四至六年段的360名小学生进行调查,分析了厦门市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与心理健康的发展特点以及积极心理品质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六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超越自我、智慧与知识、自制、勇气、仁慈、正义,其中得分相对较高的五项品质为“友善、团队精神、自律、好奇心和幽默”,得分相对较低的五项品质“信仰、社会智能、有视野、谨慎、创造力”。(2)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在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不同学校所在地、学校类型、不同家庭氛围等不同人口学变量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3)小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情况处于正常区间,而单项因子中学习焦虑高于8分预警线。单项因子得分由高到低为:学习焦虑、白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对人焦虑、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和孤独倾向。这些因子得分在不同年级、是否担任班干部、不同家庭氛围等人口学变量上存在不同程度显著性差异。(4)心理健康总分与积极心理品质六大维度中的智慧与知识、勇气、仁慈、正义、自制均呈显著负相关;孤独倾向与积极心理品质六大维度均呈显著负相关;对人焦虑、身体症状与智慧与知识、勇气、仁慈、正义、自制均呈显著负相关;过敏倾向、恐怖倾向与仁慈、自制呈负相关;冲动倾向与勇气、仁慈、正义、自制呈显著负相关。(5)积极心理品质中的自制、超越自我、仁慈对心理健康整体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按预测作用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仁慈、超越自我、自制;自制对学习焦虑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