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区域生态效率耦合时空格局研究

来源 :东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lq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区域不断开发建设,城市用地需求骤增,用地规模无序扩张问题凸显。“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为主导的发展方式已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阻碍。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环境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加强城市土地高效利用和区域生态效率的互动,逐渐成为国家应对土地粗放利用引发的环境问题、促进区域协调的有力抓手。通过对城市土地集约水平与区域生态效率的测度和分析,研究两系统的协调关系,以期加强土地利用、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为促进绿色生态下城市土地实现最优集约利用,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以长三角地区全域为研究区,基于2005-2018年41个地级城市的社会经济、土地利用及资源环境数据展开研究。首先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土地集约利用系统的主成分影响因子,测度各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并分析其时空特征及演变;选用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城市区域生态效率值,引入Malmquist指数和松弛率的测算,探讨效率变化成因、改进方向,分析生态效率时空特征及演变;然后构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区域生态效率的耦合协调模型,探究两系统间耦合协调作用及其时空演变、空间关联特征;最后因地制宜的提出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2005-2018年间,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由2005年的0.428上升至2018年的0.754,年均增长率2.51%,总体呈平稳上升趋势。省域集约水平年均增速大小为:上海市(2.85%)、浙江省(2.62%)、江苏省(2.29%)、安徽省(2.27%)。2005年41个地级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多集中在低水平等级,2018年半数以上的城市达到较高水平和高水平等级。大部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年均增速在2005-2010年、2015-2010年、2015-2018年呈递减状态。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区域分异明显,用地集约水平高值城市由长三角地区的东南端往外发展,沿沪宁合杭甬发展带分布,沪宁沿线更为突出。(2)2005-2018年间,长三角地区城市区域生态效率由2005年的0.233增长到2018年的0.570,年均增速2.59%,呈低幅波动式上升趋势,在2011年以前增长幅度较平缓,随后增长幅度明显。各省区域生态效率均值年均增速大小为:上海市(4.53%)、浙江省(2.51%)、江苏省(2.48%)、安徽省(0.83%)。整体Malmquist指数均值为1.072,技术效率的提升和技术进步双重推动下,区域生态效率小幅度上升。各城市的非期望产出过量、资本和用地投入冗余问题严重。整体上区域生态效率偏低,研究期末仍有27个城市区域生态效率处于一般水平及以下。2010年区域生态效率呈东部和中部高,两边低(安徽西南部和浙江南部)的特征,2015年无明显分布特征,2018年高值区城市散布在省会城市、苏南上海连线和沿海城市。(3)2005-2018年,长三角地区城市以生态效率滞后型为主,耦合度基本上都属于拮抗协调状态,各市耦合度大小差异不明显。2005-2018年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区域生态效率耦合协调度由2005年的0.395上升到2018年的0.569,年均增速为3.38%。除亳州等个别城市在个别年份有所下降外,各市两系统的协调度逐年低速提升,多处于基本协调和濒临失调阶段,距高级协调发展状态有较大提升空间。耦合协调程度在空间格局上呈现以上海市为中心,从东向西逐步递减的格局,相对较高值区域沿着苏南沿线及以杭州宁波为两翼的浙东沿海城市逐渐扩展开来。(4)长三角地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区域生态效率耦合协调度在2005年、2010年、2015年、2018年四个年份中均存在正向空间相关关系,空间关联性先增强后减弱,在2010年达到最强。四个年份中H-H型聚集城市数分别有7、10、4、5个,2010年后上海市、苏州、无锡等市逐渐脱离高高聚集群体;H-L型与L-H型城市数量及空间变动较小;L-L类型主要集中在皖北城市变动。空间集聚特征在2010年后随着区域生态效率的波动与空间异质性提高,耦合协调度空间差异性进一步增强。
其他文献
目的 综述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聚乳酸(PBAT/PLA)共混体系反应性增容机理的研究进展。方法 通过归纳PBAT/PLA体系的4类反应性增容机理,即催化酯交换反应,引发支化和交联反应,端羟基与酸酐反应,端羧基与氨基反应。比较各类反应性增容方式的优缺点,展望PBAT/PLA体系反应性增容的发展前景。结果 采用多种反应性增容方式可有效提高相容性,但其增容机理各不相同。酯交换催化剂可催化PBA
破解教学难点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基于学习目标,针对教材中知识逻辑不足、实验效果不明显,而形成学生学习难点的问题,通过增删器材延伸实验、巧用生活中的电子器材和自制教具方式,可填补教材的留白,提高实验的可视性,优化获取实验数据方式。通过创新实验教学方式方法,可以获得破解教学难点的新路径。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消费者保健意识不断觉醒,保健行业发展迅猛,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呈上升趋势,各种保健品应接不暇,竞争日益激烈。如今梅花鹿养殖政策不断开放,各大鹿企迎来了改革性的春天,养殖日益规范化,深加工能力日益增强,鹿源产品不断涌向市场并受到消费者青睐。我国作为世界三大养鹿国之一,是最早养殖鹿类并且将鹿及其副产品应用于医疗保健的国家。鹿,被称之为“仙兽”,兼具观
<正>2012年1月6~7日,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肇始于1997年的金融工作会议每五年召开一次,已经成为惯例,基本上决定着未来五年金融工作的基调和方向,成为指导我国金融工作的重要会议。本次会议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后的第一次,因此本次会议既回顾了中国金融业前五年的成就与问题,也吸收了国际金融危机留给的深刻教训,突出"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
期刊
自主开发了一种气升式内循环生活污水处理装置,装置主体结构为立式罐体,内部设置整流筒、排气管等部件。罐内液相在潜水泵的带动下,形成围绕整流筒的内循环流动,同时空气受负压自行进入罐体,随着循环流在罐体中形成含氧量梯度变化,最终使装置内沿轴向构建好氧、兼氧、厌氧三个反应区。该装置拟应用于生活污水就地处理达标,为验证其可行性,设计并加工了处理量为10m~3/d的处理装置,于某污水提升泵房进行了为期6d的中
目的 探讨壁细胞抗体(PCA)阳性的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临床特征,为SCD早期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2年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3例SCD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3例患者均以麻木无力症状起病,查体可见周围神经和脊髓受累的阳性体征,其中10例存在巨幼细胞贫血,8例维生素B12水平降低,11例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升高,13例PCA阳性,8
背景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简称新冠感染)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然而感染者出院后是否存在极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及其影响因素尚不明确。目的 对新冠感染出院患者进行极早期认知功能筛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于2020-08-20至2020-09-30,随机抽取武汉市新冠感染定点医院病历管理系统中2019年12月至2020年4月的成年新冠感染出院康复者,同时通过新闻媒体招募同意调查的康复者,共计纳入新冠感染
生态网络的构建能够减少快速城镇化带来的斑块破碎化问题,有助于增加网络连接度、提升区域生态稳定性。本研究选取河北省曲周县为研究对象,利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方法(MSPA)和最小累计阻力模型(MCR)构建生态网络,通过重力模型划分生态廊道等级,对比优化前后的网络结构指数,定量考察优化效果。结果表明:1)曲周县生态源地共9块主要分布于中部县城周边和东北部林场,生态廊道整体分布不均,网络结构简单;2)优化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当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注重加强与社区、家庭之间密切合作,重视与小学之间相互衔接,并充分综合利用各种各样的教育资源开展教育,共同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以及发展条件。基于此,本篇文章将针对于幼儿园游戏化课程资源的开发进行分析,并探究幼儿园游戏化课程资源的管理策略,意在实现幼儿园游戏化课程资源有效管理,促使幼儿园教育质量以及管理效率、管理水平有效提升,进而为幼儿创造更好、更全面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式营养管理在治未病工作中的优势与成效。方法:医院从2021年开始试行治未病理念下的中西医结合式营养管理模式,将2020年1—10月科室收治的120例患者设为实施前,将2021年3—12月科室收治的120例患者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的护理管理质量、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和差错事件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管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患者护理管理质量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