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借助医学技术进行产前性别鉴定和选择性流产,导致中国出现了偏高的出生性别比,由此带来的婚姻市场中女性的缺失则直接导致对男性的“婚姻挤压”。根据择偶梯度理论,处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的“资源匮乏”的男性成为婚姻挤压最大的受害者。国内对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微观研究已展开,如失婚原因、社会支持与融合、心理福利和养老等方面,但其社会资本研究尚未发现。本文运用本课题组2009年11月至2010年3月在全国范围做的“性别失衡与社会稳定调查”数据①,分析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社会资本现状及影响因素。从已有研究看社会资本度量的共同指标都与社会网络有关,且农村大笔借贷和社会资本一样,都是稀缺资源,故本文试图从借贷网络视角来考察大龄未婚男性的社会资本状况,以发现婚姻状况和地域差异是否会影响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社会资本。本文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从借贷网络规模和关系构成两个方面分析大龄未婚男性的社会资本现状,并采用LR/t检验和方差分析等方法比较了不同婚姻状况和不同地域对该群体社会资本现状的差异。(2)运用OLS回归、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分别以婚姻状况、地域差异为主自变量,个人因素和家庭因素为控制变量来研究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社会资本影响因素。(3)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改善中国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社会资本的政策建议。本文主要结论如下:(1)不同婚姻状况的农村男性社会资本数量和来源有显著差异。大龄未婚男性由于失婚,社会资本更少,对亲缘的依赖更为明显。(2)不同地域的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社会资本数量和来源有显著差异。西部大龄未婚男性社会资本显著多于东部和中部的,东部大龄未婚男性的社会资本更依赖于亲戚。(3)在影响因素上,婚姻状况对农村男性、地域因素对大龄未婚男性社会资本均不存在影响。(4)年龄、性格、收入等个人因素和亲戚是否在政府部门任职及是否属于大家族等家庭因素对大龄未婚男性社会资本影响显著。年龄越小、性格越外向、收入越高、有亲戚在政府部门任职和属于大家族的大龄未婚男性,其社会资本越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