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硝化除磷-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组合系统同步脱氮除磷工艺研究

来源 :内蒙古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yao20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厌氧氨氧化工艺作为一种高效低耗的自养脱氮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该过程中生成一定量的硝酸氮,使得出水不能达标排放。生活污水中含有一定量的有机物及磷元素,本论文基于反硝化除磷结合厌氧氨氧化工艺对城市生活污水进行碳、氮、磷同时脱除,为开发节能降耗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提供技术基础。论文主要开展低基质厌氧氨氧化脱氮工艺运行参数优化;反硝化聚磷菌、短程硝化菌富集培养及工艺操作条件优化;反硝化聚磷/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工艺(Denitrifying Phosphorus Removal-Partial Nitrification-Anammox,DPRPAN)建立及运行,三部分的研究工作。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1)运行方式对低基质厌氧氨氧化系统脱氮及菌群结构的影响。系统总氮负荷为227±13mg?(L?d)-1时,间歇式运行脱氮效率(90.6%)优于连续式运行效率(74.6%),生物膜内厌氧氨氧化细菌的相对丰度高于悬浮污泥;反应器由连续式改变为间歇式运行后,主要功能菌属Candidatus Brocadia丰度降低,同时,具有部分反硝化作用的Pseudomonas菌丰度出现明显升高。
  (2)环境温度变化(15~29.5℃)和基质有机成分组成对间歇控温厌氧氨氧化系统的影响。进水COD为50mg?L-1时,较高的环境温度(28.2℃)导致进水箱内发生反硝化反应,使得NO2--N浓度不稳定;环境温度下降(28.2-20.5℃),系统脱氮性能降低。在环境温度较低时(19.2℃),增加进水葡萄糖和淀粉浓度(COD:50-150mg?L-1),系统厌氧氨氧化NH4+-N的去除活性从41.81mg?(gVSS?d)-1升高到45.97mg?(gVSS?d)-1;将有机碳源更换为乙酸钠(COD∶100mg?L-1)后,系统反硝化脱氮量从7.63mg?L-1升高到23.66mg?L-1,反硝化作用明显增强,添加乙酸钠(COD∶70mg?L-1)会降低Candidatus Brocadia属厌氧氨氧化活性;进水COD由150mg?L-1降低至50mg?L-1,系统?NO2--N/?NH4+-N及?NO3--N/?NH4+-N均降低,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属(Acinetobacter)丰度显著升高,推测系统部分氨氮经过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途径生成氮气。
  (3)培养驯化反硝化聚磷菌和短程硝化菌。反硝化聚磷系统COD∶P为20∶1,SRT为30d,在厌/好交替运行下,36d实现好氧聚磷过程,系统PO43--P去除效率为97%;随后,经过厌/缺交替运行67d,系统出现明显的反硝化聚磷现象,PO43--P去除效率为92.5%,此时,COD∶NO3--N∶P为200∶17∶10,SRT为20d。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好氧聚磷驯化阶段,聚磷功能菌属主要为norank_f_Caldilineaceae属(2.0%)和Acinetobacter属(1.0%);反硝化聚磷阶段,聚磷功能菌属主要为unclassified_f_Enterobacteriaceae属(43.1%)和Acinetobacter属(35.8%)。短程硝化系统采用间歇曝气,溶解氧低于0.5mg?L-1,出水pH>7.8,有效抑制亚硝酸盐氧化菌(Nitrite oxidizing bacteria,NOB)活性,快速实现短程硝化过程,短程硝化菌属为Nitrosomonas属。
  (4)反硝化聚磷-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组合工艺(DPRPAN)运行。DPRPAN工艺总氮去除率为79.94%,总磷去除率为93.62%,COD去除率为92.34%,实现了低基质废水中C、N、P的同步去除。系统内主要的反硝化聚磷菌属和好氧聚磷菌属分别为Acinetobacter和norank_f_Caldilineaceae属;短程硝化菌属为Nitrosomonas属,厌氧氨氧化菌属为Candidatus Brocadia属。短程硝化控制是组合工艺稳定运行的瓶颈问题,本论文通过调整曝气时长,保证短程硝化出水NO3--N浓度基本不变,抑制住硝化菌属Nitrospira属的生长。
其他文献
介电弹性体(Dielectric Elastomer)是一种在外加电场激励下发生大变形,实现电能和机械能相互转换的智能软材料,被认为是新一代的人工肌肉,作为柔性驱动器、传感器和机械能收集器,在智能仿生、柔性机器人、航空航天、智能医疗器件、可穿戴器件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目前介电弹性体仍局限于从商业产品筛选而得的弹性体,其性能难以满足应用要求;介电弹性体驱动器的制备尚难实现定制化、连续化、自动化地加工高度集成、具有复杂结构的一体化驱动器群,限制了介电弹性体的潜在应用空间。本论文针对上述两个重
立构复合(SC)结晶是高分子结晶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也是高分子的特殊的共晶形式。互为对映异构体(如左旋/右旋、等规/间规)的高分子在共混物和嵌段共聚物中可发生SC结晶。SC晶格中分子链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可形成紧密的堆积,这种结构特征赋予立构复合结晶材料更高的熔点、耐热性、机械力学性能、耐溶剂性等,SC结晶也可以使一些非晶或难结晶的高分子变为易结晶的状态。因此,立构复合结晶为高分子材料综合性能优化
低温等离子体(NTP)-催化治理挥发性有机废气(VOCs)技术,常用于治理低浓度有机废气与恶臭,可快速引发,设备在常温下运行,在有机废气治理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在一般的NTP设备内,有机废气能够快速降解,但难于彻底降解,且可能产生副产物,包括有机小分子、O3、CO、N2O与NOx等。该副产物组成复杂,具有污染性和危害性,某种程度上限制了 NTP-催化技术的实际应用。本文首先对二甲苯的三种同分异构体
贵金属纳米颗粒因其优异的催化性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也面临着反应条件下稳定性差的问题。利用载体的性质限制纳米颗粒的团聚,影响活性中心的结构,进而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热点。本论文围绕铈(Ce)基载体负载贵金属钯(Pd)催化剂的结构调控及催化性能研究展开。通过适宜的制备方法,控制Pd颗粒大小及其在铈基载体上的位置与分布,探究Pd在无空间限域、部分限域和完全限域情况下的结构演变
当今化学工业的发展重点已从通用型产品规模化生产的效能提升,逐渐转变到高性能专用产品高效、绿色制造技术的开发。聚合物材料的性能为高分子链结构所决定,其根本是组成聚合物链的单体序列结构。因而精确控制单体单元在聚合物链中的连接顺序是定制聚合物链结构的关键。为此,本文将半连续聚合方式与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Reversible addition-fragmentation chain trans
高性能数值计算是先进飞行器结构轻量化设计的重要基础。所谓高性能,即实现精度与效率的综合平衡。本文将等几何分析与边界元法有机结合,建立了求解三维弹性问题的等几何边界元法,实现了设计模型和计算模型的统一,保证了几何信息完整性,消除了网格划分过程,有效提高了计算模型几何精度。在此基础上,本文针对等几何边界元法计算效率问题,着重研究了等几何边界元快速计算方法,提高了等几何边界元法的实用性。
  针对结构设计过程中演化状态计算效率问题,提出了降阶等几何边界元计算方法。基于本征正交分解,建立了先验降阶策略,实现
气膜冷却是先进燃气轮机涡轮叶片中经常应用的外部冷却方法,冷却结构设计中通常在叶片前缘、吸力面及压力面等位置布置多排气膜孔。为了衡量多排气膜的冷却效果,工程应用中可以利用已知的单排气膜冷却效率数据并采用叠加预测方法来进行估算。但受到实际工况的限制,叠加预测结果精确度不高、偏差较大。因此,了解气膜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得到多排气膜冷却效率叠加预测准确性规律,有利于提供准确的涡轮叶片热边界条件,对涡轮叶片的热分析及冷却结构设计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重点研究了双排离散气膜孔后射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针对影响冷
本文以斜爆震发动机在高超声速推进领域的应用为背景,主要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超声速气流中的斜爆震波的流场结构和驻定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特别是对湍流状态下以及边界层影响下的斜爆震流场结构和驻定特性进行了探索。
  分析了无粘条件下斜爆震波的两种过渡区结构的形成机理并建立定量判别指标。提出斜爆震波后和诱导斜激波后区域的状态差异是不同过渡区结构形成的直接原因。当两个区域状态差异较大时,状态匹配需要有激波才能实现,从而形成突跃型过渡区结构;而当状态差异较小时,则仅需弱压缩波即可完成状态
内陆河连接陆地生物圈、岩石圈以及大气圈三大碳库,其碳循环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锡林河及其流域作为研究区,根据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沼泽、沙地、养殖区、草地、水库、景观湖和工厂)划分布设18个样点,在2018年4月、6月、8月、10月和2019年4月、6月进行野外采样,分析环境因子、碳分压(pCO2、pCH4)、碳通量(FCO2、FCH4)以及碳输移的时空变化特征,开展环境因子与碳逸出、碳浓度的相关性分析,阐明环境因子对碳逸出与碳输移的影响机制,主要结果如下:
  1.
中国是草原资源大国。草原畜牧业是我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草原保护建设是增加牧民收入、促进牧区繁荣和边疆稳定的历史使命和长远需要。当前草原面临的突出问题是草原畜牧业发展与草原生产能力不协调,草原退化面积迅速扩大,严重影响了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牧区经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草畜平衡,扭转草原退化的被动局面,促进畜牧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论文通过呼伦贝尔草原牧业四旗17年间(2000~2016年)3~10月草地生产力和草原面积数据,计算牧业四旗草地产草量,分析牧业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