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诗歌翻译主要有四种流派:韵文译为散文,格律诗译为格律诗,模仿翻译和格律诗译为自由诗。在翻译的标准方面,有许多不同的理论,例如:奈达的动态功能对等理论,严复的“信达雅”理论以及许渊冲的“音美”“意美”“形美”理论。本文将对唐诗《将进酒》及其英译文展开分析,以作为评价英译文的一种方法。
目前为止在新闻、演说、小说和诗歌领域,都已经有大量的中英文语篇研究,尤其是中国古典诗歌及其翻译译文。然而,不少研究都围绕着律诗和绝句,较少关注乐府诗。本文将从功能语言学角度出发,对唐代诗人李白的《将进酒》一诗的原文及其四种英译文的各个诗行及小句作人际功能以及人称系统的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将对原文和英译文之间以及各种英译文之间进行比较,找出他们的相似和不同之处。根据韩礼德的理论,语言有三种纯理功能,其中之一就是人际功能--通过语言的使用,建立以及维持说话者之间的社会联系。人际功能主要通过语态和情态两方面实现。本研究展示了人际功能如何在原诗歌中得以体现,以及其在英译文中的保存,以此有助于揭示译文和原文之间以及各译文之间存在的差异,以作为衡量英译文的一种方法。
本研究结果表明四个译本与原文同样都是用了祈使句,陈述句以及疑问句,但祈使句在不同的一本中所占的比例都不相同,因而使得读者产生不同的反应。在人称代词的分布及选择上,译本与原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从而使得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不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