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表面织构的间隙铰接副接触力模型

来源 :燕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hkj1gjdgjsj4568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机构对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机构的可靠性、运动精度、工作寿命愈加受到重视。铰接副在机构中应用广泛,但其不可避免存在间隙,间隙及其引发的内碰撞、摩擦等因素对机构动力学特性的影响日益突出。表面织构可以提高运动副的摩擦学性能,这在工程中已经得到验证。但结合铰接副小间隙的结构特点和表面织构的形貌特征对接触面接触碰撞特性影响的研究还鲜有报道。本文针对机构中铰接副间隙和表面织构化接触面的接触碰撞问题开展了相关基础研究。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首先对含间隙机构进行了动力学建模,并对常见接触力模型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改进Winkler接触模型在解决小间隙接触问题时更加准确,为后续建立带有表面织构的接触力模型奠定建模基础。结合间隙的数学模型,建立了考虑间隙的多体系统动力学方程,为分析含间隙机构的动力学特性奠定基础。其次建立了表面织构几何模型,结合表面织构的几何特征和改进Winkler接触模型,建立了带有表面织构的无润滑接触力模型;基于Reynolds方程,建立了带有表面织构的油膜力模型,在无润滑接触力模型基础上建立了带有表面织构的有润滑接触力模型。该接触力模型将表面织构和润滑考虑在内,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该模型在接触力、接触变形表达上的连续性,且考虑了接触碰撞过程中的能量损失。根据铰接副元素的运动特点,建立了一种考虑表面织构和润滑作用的过渡力模型。然后将建立的接触力模型与其它接触力模型进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建立的接触力模型适用于具有小间隙、共形接触特点的接触情况,能够正确描述能量损失的变化;通过该模型分析在不同碰撞初始速度、织构面积和织构深度下铰接副元素的接触碰撞过程,结果表明建立的接触力模型能够正确描述不同的接触碰撞过程,证明了接触力模型的有效性。最后将建立的接触力模型集成到多体系统动力学方程,并导入到多体系统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中,以含织构化间隙铰接副曲柄滑块机构为例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分析了表面织构的影响以及从多个角度(间隙大小、曲柄转速、织构面积和织构深度)定性地分析了铰接副间隙和表面织构参数对机构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其他文献
论文结合微波烧结技术的特点,通过确定陶瓷结合剂金刚石砂轮材料的组分与配比、仿真分析微波烧结过程中的电磁场分布、改进微波烧结工艺参数等手段成功制备出具有良好综合力
富氧燃烧技术作为一种有应用前景的燃煤电站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其原理是采用氧气与再循环烟气的混合气进行煤粉燃烧,产生的烟气经脱硫、脱水和纯化后CO2浓度可达95%。将
班公湖-怒江蛇绿岩带及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是青藏高原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研究古大洋的演化历史和壳幔动力学过程等意义重大。依拉山地区位于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南部,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工业在急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环境问题。比如大量含重金属离子和染料的废水未经处理或经部分处理就被排放到自然水体中。而这两类污染物
在临床医学研究中,病人容易受到多种可能结果的影响。当他在后续过程中遇到多个事件时,会产生多个失效时间数据。本文考虑一个半竞争风险框架,其中主体会经历两种不同类型的
舱内辅助机器人是运行于空间站内部,辅助航天员执行在轨任务和开展科学实验的智能飞行器。本文围绕舱内辅助机器人的发话人定位与识别问题展开研究,提出采用基于相关峰精确插
[目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Neonatal 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NHIE)是一种破坏性的神经系统性疾病,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细胞色素c氧化酶5A(Cytochrome c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和非甾体抗炎药物属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普遍存在于河流、湖泊、电子废水、自来水、垃圾渗滤液等介质中,具有强毒性、难降解、易生物积累的特点,严重危害生
本论文合成4种具有不同烷氧基链的二亚胺类化合物Phen-NH2-n(n=1~4),以Phen-NH2-n(n=1~4)为配体进一步合成Ru(Ⅱ)配合物Ru-NH2-n(n=1~4)。在对Phen-NH2-n(n=1~4)和Ru-NH2-n(n=1~4)的分子结构、
汽车同步带的齿形直接影响同步带传动过程中的振动和噪声性能,随着汽车发动机传动系统NVH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对正时传动系统的振动噪声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设计要求。本文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