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晶铜块体材料的本征电化学腐蚀行为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uwan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纳米金属的腐蚀性能研究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系统研究纳米金属材料的腐蚀行为及其机理,可为其安全使用奠定理论基础。铜是一种重要的结构、功能性和装饰性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国防、电气、机械等领域。但铜在使用过程中易受Cl-、SO42-和NO3-等阴离子的侵蚀而发生化学腐蚀,或在潮湿环境中发生电化学腐蚀。纳米晶铜因其纳米结构而具有巨大的潜在使用价值。本文采用溶液浸泡法、动电位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结合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X射线能量色散谱等检测方法,开展惰性气体沉积-原位温压法制备的块体纳米晶铜在0.1 mol/L (M) NaOH溶液和HNO3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研究,研究了晶粒尺寸、腐蚀溶液温度、样品制备过程中形成的微空隙等微缺陷以及苯并三唑(BTA)缓蚀剂对纳米晶铜腐蚀行为的影响,并比较分析了纳米晶铜和粗晶铜在腐蚀机理与耐腐蚀性能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纳米晶铜在0.1 M NaOH溶液中表现出具有双钝化特征的活化-钝化-过钝化行为,一次钝化膜为Cu2O,在纳米晶铜表面上生成;二次钝化膜为竹叶状的CuO/Cu(OH)2复合膜,在Cu2O表面生成。与粗晶铜相比,纳米晶铜的高晶界密度和高原子活性一方面促进了钝化膜的形成,同时也加速了钝化膜的溶解,降低了钝化膜的稳定性和保护性。2. NaOH溶液中的溶解氧促进了纳米晶铜的钝化过程,同时增强了钝化膜溶解的动力学过程,降低钝化膜的稳定性。在未脱氧NaOH溶液中,晶粒尺寸的变化对块体铜材料的极化行为影响很小,不同晶粒尺寸的纳米晶铜(晶粒尺寸为48、68、92 nm)与粗晶铜的耐腐蚀性能相当,这主要是由于纳米晶铜独特的双钝化行为。在脱氧NaOH溶液中,纳米晶铜的耐腐蚀性能随着晶粒尺寸增大而降低。3.纳米晶铜在0.1 M HNO3溶液中表现出活化溶解的腐蚀行为。纳米晶铜由于较小的晶粒尺寸而提供较多的处于台阶位置的铜原子参与电化学反应。与粗晶铜不同,纳米晶铜在一些晶界位置的微孔隙和界面弱连接位置表现出严重的缝隙腐蚀。4.与粗晶铜相比,BTA对纳米晶铜有较高的缓蚀效率。在0.1 M HNO3溶液中,随着BTA浓度的升高,纳米晶铜由于较小的晶粒尺寸而提供了大量的BTA吸附点,BTA对纳米晶铜的缓蚀效率不断增大。BTA在HNO3溶液中形成了Ⅱ[ads和[Cu-BTA]ads配合物膜,并主要以物理吸附作用吸附在纳米晶铜表面。5.在0.1 M HNO3溶液中,随着溶液温度的升高,粗晶铜的腐蚀速率不断加快,而纳米晶铜的腐蚀速率逐渐下降。温度升高降低了溶液中的溶解氧含量,极大地减弱了阴极反应过程。而在20 mg/L BTA+O.1 M HNO3溶液中,温度升高,BTA的缓蚀效率逐渐下降。Ⅱ[ads和[Cu-BTA]ads配合物膜的稳定性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下降,降低了其保护性。
其他文献
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政府在乡风文明建设中应发挥主导作用,是政策与制度的制定者、思想道德教育的引导者、文化市场发展的监督者和文化活动的组织者。从
江泽民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把人的全面发展看作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突出并强调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重要地位,强调了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是测绘领域,继GPS技术之后诞生的又一次技术革命,又被称为实景复制技术[1]。具有快速,非接触式,实时、动态、主动性,高密度、高精度,数字化、自动化等其他功
以不同镉含量的水稻秸秆(稻秆)为原料,在常温常压下分别用10%氢氧化钠(NaOH)和过氧乙酸(PAA)进行预处理,利用GC-MS对稻秆纤维素的酶解效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0%NaOH预处理对稻秆中
公寓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寓文化建设是高校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公寓文化客观反映学生的精神风貌、品行修养和价值观念,对学生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积
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在“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过程中,发挥着主渠道的作用。马克思主义领袖人物传记融入思政课教学,是创新教学方式,丰
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成为高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的核心能力之一。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知识要素、技能要素、策略要素和情感要素。以课程项目、第二课堂项目和自主项目为依托,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