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不同留针时间对原发性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 :天津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rgin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原发性面肌痉挛的针刺留针时间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评价留针30min和留针50min对原发性面肌痉挛疗效的差异性,探索针刺治疗本病的时效关系,并进一步探讨留针时间长短对本病不同中医证型的疗效影响,以期得出更佳留针时间,为临床上针刺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提供量化参考。方法:将2020年09月至2021年10月就诊于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针灸科的患者筛选出7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采用SPSS25.0将患者随机分为留针30min组和留针50min组各37例。留针时间以全部进针完成至开始起针计算。所有患者均取仰卧位,主穴依据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第十版)《针灸治疗学》选取双侧翳风、攒竹、风池、合谷、太冲;配穴取患侧扳机点(以手指按压见抽搐减轻处);血虚生风配血海、足三里;心脾两虚配神门、三阴交;肝风内动配申脉、照海。施以同样的针刺手法,即操作手法宜轻,进针出针均徐入徐出,进针深度宜浅,针体刺入面部皮下不超过0.5寸,针感宜微,所取诸穴在留针中均不施手法。所有患者每周均治疗3次(周一、周三、周五),10次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以Cohen Albert面肌痉挛强度分级标准、Penn面肌痉挛频率分级标准、面部残疾指数(FDI)、自拟中医症状量表评分为观察指标,根据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2017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并结合Cohen Albert、Penn分级改善制定疗效评价标准,于治疗前、后进行评价,治疗结束后做出安全性评价及随访调查,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临床研究共纳入74例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脱失4例,实际研究70例,脱失率为5.41%,符合计划所定的样本脱失率。1.一般情况分析:两组治疗前的性别、年龄、病程、中医证型、痉挛强度及频率、面部残疾指数、中医症状评分,经统计学比较后,差异无意义(P>0.05),有可比性。2.综合疗效比较分析:治疗结束后,留针50min组总有效率91.43%,痊显率82.86%;留针30min组总有效率77.14%,痊显率57.14%。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痊显率存在显著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Cohen分级比较:治疗前后的Cohen分级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分级有所下降,说明面肌痉挛强度有所改善;治疗后两不同留针时间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留针50min组疗效更显著。4.Penn分级比较:治疗前后的Penn分级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分级下降,说明面肌痉挛频率减轻;治疗后两不同留针时间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留针50min组疗效更为显著。5.面部残疾指数(FDI)评分比较:治疗后的躯体功能评分(FDIP)和社会功能评分(FDIS)均较前改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的FDIP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意义(P>0.05),而FDIS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改善患者躯体功能方面,两组疗效相当;在改善社会功能方面,留针50min组更佳。6.中医症状量表评分比较: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在改善中医症状方面均有疗效,且留针50min组疗效更为显著。7.相同留针时间不同证型患者中医症状评分比较:(1)留针30min组:不同证型组之间比较中医症状评分治疗前后的差值,其差异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留针30min对不同证型(血虚生风型、心脾两虚型、肝风内动型)患者的中医症状改善程度差别不明显。(2)留针50min组:肝风内动型与血虚生风型、肝风内动型与心脾两虚型组间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评分之差值,均存在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虚生风型与心脾两虚型患者比较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留针50min在改善血虚生风型和心脾两虚型患者的中医症状方面作用优于肝风内动型患者。8.同一证型不同留针时间患者中医症状评分比较:(1)血虚生风型:留针50min组患者的中医症状评分治疗前后的差值高于留针30m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心脾两虚型:留针50min组患者的中医症状评分治疗前后的差值高于留针30m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肝风内动型:组间比较中医症状评分治疗前后的差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留针50min对本病血虚生风型与心脾两虚型患者的中医症状改善程度较留针30min明显,而留针30min或50min对本病肝风内动型患者的中医症状改善无明显差别。结论:1.通过本试验验证了导师辨证论治原发性面肌痉挛擅用“以静制动”的学术思想。2.针刺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疗效显著,留针时间的差异对原发性面肌痉挛的疗效有影响,从各项观察指标的趋势来看,留针50min对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的疗效优于留针30min,且留针50min在改善血虚生风型、心脾两虚型患者的中医症状评分方面较肝风内动型作用突出。考虑由于本试验样本量相对较少,纳入患者的证型涵盖量相对不足,尚需进一步探讨。3.结合临床现状与研究结果,针刺留针30min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即可收获疗效,留针50min可取得更佳效果,为能够在节约时间成本情况下治疗更多患者,可考虑对本病偏虚证型的患者适当延长留针时间以提升疗效,辨证选择不同留针时间,供临床医家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参考。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1.探讨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贫血及血小板升高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及贫血、血小板升高与疾病活动的关系,挖掘“治风先治血”理论内涵,以期指导中医临床诊疗。2.对养血活血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进行系统评价,从而为养血活血法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提供依据。研究方法:1.收集我院肾病风湿科病房自2019.09-2022.01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通过回顾病例信息,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中医证候资料、临床表现资料、
学位
研究目的:研究儿童支气管肺炎胃肠道症状分布规律;探索儿童支气管肺炎合并便秘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预警指标;揭示儿童支气管肺炎合并便秘后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方法:选以天津中医药二附院儿科住院部在2020年1月-2021年8月这段时间内收入院治疗的409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横断面的研究,收集其住院期间相关临床指标。参考中医诊断标准和布里斯托大便分型,分为已合并便秘组和未合并便秘组。
学位
目的:CKD合并抑郁症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但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CKD和抑郁症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未引起相应的重视,目前临床对于本病的治疗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课题基于中医学理论,分析CKD与抑郁症之间内在联系并探讨补肾活血法治疗CKD4期合并抑郁症脾肾阳虚兼浊毒瘀阻证的临床疗效,评估肾衰方治疗CKD4期合并抑郁症的可行性和安全性。通过对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HAMD抑郁量表评分及中医证候积
学位
目的通过在使用常规现代药物治疗肝胆湿热型耳胀的基础上,增加具有清热利湿通窍作用的中药制剂作为试验组,与仅使用常规现代药物治疗肝胆湿热型耳胀的对照组进行比较,评估清热利湿通窍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通过样本量估算法进行样本量估算,结果为103例,加上10%脱落率,最终所需样本量共为11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14例耳胀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有57例患者,其中试验组以清热利湿通窍法为治疗原则
学位
目的:观察加味痛泻要方治疗肝郁脾虚型IBS-D(Diarrheal-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为中医药治疗IBS-D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设计,选取符合IBS-D(肝郁脾虚证)且伴有一定焦虑、抑郁状态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加味痛泻要方,对照组予马来酸曲美布汀片(舒丽启能)+氟哌
学位
结构主义语言学奠基人索绪尔在他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中界定了“能指”和“所指”的概念和表现,皮尔士由此开创了符号学,关于符号的研究也被引入到传播学研究中。1964年,克里斯蒂安·麦茨借鉴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提出了“电影符号学”理论。他认为电影是一种由句和段(即镜头和镜头段落)构成的符号体系,所有的人物、情感、环境都可以被认为是电影表意的语言。本文旨在通过对克里斯蒂安·麦茨的电影符号学理论的研究,
学位
目的:观察和评价健脾利鼻散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肺脾气虚证)的临床疗效,同时为健脾利鼻散的应用提供临床依据,为小儿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筛选并收集2021年5月-2021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过敏性鼻炎患儿,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肺脾气虚证患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予以自拟健脾利鼻散治疗,对照组予以氯雷他定糖浆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
学位
目的:以“冬病夏治,冬病冬防”理论为指导,观察并比较三伏贴和伏九贴干预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肺脾气虚证)治疗1年的临床疗效,以验证伏九贴的临床效果,使伏九贴更好的应用于临床。材料与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0年12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进行穴位贴敷(肺贴)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只收集第1年贴敷的患儿,经患儿家属知情同意并通过伦理审查后,由患儿家属根据孩子的情况填写问卷调查表,筛
学位
目的:本课题以缺血性脑卒中后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基础治疗为前提,通过相关量表,将调气固本针刺法与常规针刺法进行疗效对比,分析调气固本针刺法在整体睡眠状况、中医证候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对研究对象的影响,为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心脾两虚型失眠提供新的临床思路和方法。方法:纳入60例符合标准的受试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均给予常规二级预防药物治疗及
学位
目的:通过对女性黄褐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在女性人群中黄褐斑的临床特征、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分析其中医证候与发病年龄、病程、压力、皮损部位分型等因素之间的相关性,为女性黄褐斑中医药防治的客观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对2020年7月至2022年3月就诊于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的女性黄褐斑患者进行调查,收集其年龄、病程、家族史、性格、睡眠、压力、皮肤类型、月经情况、自觉诱发或加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