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系统理论视角下英语专业学生议论文写作中名词短语发展模式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d200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词短语是自然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中重要信息的携带者,也是用来衡量并预测学习者英语学习是否达到高级阶段的重要指标。以往在二语习得领域关于名词短语的研究主要是共时的研究,很少涉及到历时的研究。研究者们关注更多的是名词短语使用的“静态结果”,而不是它的“动态”发展“过程”。并且,研究者们大多从传统的简单论(reductionism)和因果规律出发,强调名词短语的宏观的、具有整体普遍性规律的线性发展,而不重视个体的“变异性”。此外,研究者们采用的研究方法大多都是中介语对比的方法和传统的定量数据的分析方法,这些分析程序是建立在整体的平均数基础上,因而排除了一些具有特殊性、个体性的细节。1997年由自然科学引入二语习得领域的动态系统理论(DST)为从动态视角的历时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证上的可能性。DST是以研究“发展”为核心内容的理论,主要的研究焦点在于考察各种系统及其子系统在时间流逝中复杂的、非线性的发展过程,以及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个体间及个体内差异。作为一种新型的跨学科研究范式,该理论突破了传统研究中线性的简单论理念,倡导以系统的复杂性和变异性为研究核心,旨在解释复杂动态系统内各子系统之间如何相互作用涌现出变异,从而导致了整个系统的发展行为。近年来,鉴于研究动态发展的复杂性以及变量发展过程的数据处理和分析的难操作性等问题,van Geert&van Dijk(2002)提出并研发了一系列的研究变异的动态研究方法、数据处理分析技术和可视化工具。本文以动态系统理论为研究视角,采用动态系统常用的小样本数据分析法,以10名英语专业大二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学生在一学年内向批改网上提交的60篇议论文作文(分6次收集,大约每2个月收集一次)为语料,通过使用移动极值图、再抽样法、蒙特卡罗模拟、移动相关系数图等动态系统理论特有的研究方法,探讨了这10名学生在为期一学年内连续6次议论文写作中名词短语的发展趋势,详细论述了每个学生在一学年内名词短语的复杂性、多样性、准确性三个维度上的具体发展过程。此外,本文还探讨了名词短语在这三个维度之间的动态发展关系。主要得到以下三个结论:(1)在一学年中,10名英语专业大二学生议论文写作中名词短语三个维度(平均值)都呈现出非线性的发展,伴随有进度、退步、波峰和波谷的标志。名词短语复杂性、多样性和准确性三个维度之间的发展存在差异,并且每个维度随着时间的发展也呈现出差异。一学年中,10名学生的名词短语复杂性整体呈下降趋势,名词短语多样性变动幅度较小,但整体变动方向呈前期上升、中后期下降趋势,名词短语准确性整体呈持续上升趋势。名词短语发展大致是从较低水平到较高水平,再到中等水平,发展中期(在大约一年的发展期)是名词短语发展的变异、提升最快的时期。在交互关系中,名词短语复杂性与名词短语多样性主要处于相互支持的协同发展关系,而名词短语复杂性和名词短语多样性与名词短语准确性均处于相互竞争的关系,名词短语复杂性与准确性也呈现相互竞争的关系。(2)个体名词短语三个维度的发展尽管也呈现进步、退步、波峰和波谷的特征,但个体名词短语的发展与整体的发展(平均值)具有差异。在一学年的议论文写作中,名词短语的发展存在很大的个体间和个体内差异。每一个研究对象的三个名词短语维度之间存在很大的个体内部差异,其单一名词短语维度随着时间的发展也呈现出很大的差异、处于非线性发展的动态变化中。同时,名词短语的三个维度的发展也存在很大的个体间差异。二语学习者的名词短语可视作一个动态系统,名词短语三个维度作为其子系统,其发展过程符合动态系统理论的特征。从大部分研究个体的名词短语发展路径来看,词汇发展从中等到较高水平的发展仍然是其较难突破的阶段。(3)在一学年中,个体名词短语每两个维度之间的移动相关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处在动态变化之中,其交互关系呈现多种模式,与整体(平均值)的交互关系相比具有很大差异。并且,这种移动相关性也具有明显的个体内部和个体间差异。大部分研究对象(8/10)的名词短语复杂性与多样性在多数时候处于相互支持的协同发展关系,少部分研究对象(4/10)与整体(平均值)有相似的交互关系;多数研究对象(8/10)名词短语多样性与名词短语准确性主要呈现相互竞争的关系,但是也有相互支持的时候,只有少部分研究对象(4/10)与整体(平均值)一样呈现完全竞争的交互关系;多数研究对象(8/10)的名词短语复杂性与准确性主要呈现相互竞争的关系,仅少数研究对象(3/10)与整体(平均值)一样呈现完全竞争的交互关系。本研究在理论上证实了动态系统理论的基本观点,也论证了语言可以被看作为一个动态的、非线性发展的充满变异的系统的观点。同时,本文第一次将动态系统理论特有的研究方法上用于名词短语的研究,从动态系统理论视角关注个体变异,这些方法可以作为传统研究方法的补充,有利于帮助我们理解二语的动态发展过程。从英语语言教学角度讲,本研究启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留意学生个体发展的特殊性,注重学习内外资源的整合,动态追踪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教师应该多关注语言学习者语言系统的发展路径,关注语言系统之间的交互发展关系,从而在此基础上做出相应的反馈,调整语言输入的内容、时间以及其他适时教学干预。
其他文献
稀有金属被誉为“21世纪的能源金属”,随着锂电池技术的突飞猛进,锂电池除大量应用于电子消费外,在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等领域正快速发展,锂资源作为重要的新型能源材料的地位日益突出。因我国稀有金属的供需市场紧缺,故锂铍铌钽等稀有金属的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伟晶岩是稀有金属的主要载体之一,内含有锂铍铌钽矿物,因此,评价伟晶岩的成矿潜力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四川西部地区在我国属于重要的伟晶岩成矿省之一,产有国内锂
橡胶弹性元件由于具有粘弹性特性、高承载能力和免维护等特点,在机车车辆悬挂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中大多数的货运机车均采用橡胶金属叠层元件作为二系弹性支撑,称为机车的橡胶旁承。在货运机车悬挂设计中,橡胶旁承的静挠度很小,通常与大静挠度一系悬挂相配合,使机车既具有良好的线路不平顺适应能力,又具有轴重转移小的优点,橡胶旁承的三向刚度和粘弹性特性使得机车的二系设计得到简化。但由于橡胶旁承静挠度过小对机车的垂、横
电力牵引系统作为动车组的主要动力来源,其可靠性关乎着列车的安全运行。IGBT功率管是电力牵引系统中核心的功率器件,开展IGBT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研究对有效提高电力牵引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CRH3动车组电力牵引系统牵引变流器IGBT功率管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开路故障诊断及容错控制技术。具体的研究工作如下:首先,建立CRH3动车组电力牵引系统仿真模型;考虑列车在运行过程中牵
近期几年,金融市场包括银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传统金融例如银行在业务形式方式转变、利率跟随市场导向化,业务渠道功能多变化之外,日益加强核心,即管理模式的开发。应对市场上的种种挑战和机遇,股份制银行正在以“规模”走向“利润效益”的转型期,其中营销类业务经理作为制造银行收益的主要部分和利润分母,亟需股份制银行指定一版合理适用性强的营销类业务经理绩效考核体系,加强核心推动,通过人力资源视觉对员工加以绩效鼓励
第一部分 帕金森病认知障碍临床特征和影响因素目的:探讨帕金森病认知障碍的临床特征和影响因素方法:将2015年8月到2017年12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内科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绝缘子表面积污情况也随之加重,同时特高压工程的大力建设也为外绝缘防污工作带来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基于此,对绝缘子表面污秽进行定期检测以制订清扫、更换方案,对指导输电线路外绝缘的防污工作、保障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基于高光谱技术和数据融合技术提出了适用于自然积污绝缘子表面污秽程度的非接触式检测及评估方法。本文首先提出了基于图谱特征的污
中低速磁浮交通具有噪声低、绿色环保、选线灵活、建设维护成本低等特点,其利用车载电磁铁与轨道之间的电磁吸力产生悬浮,通过主动悬浮控制保持悬浮间隙稳定在8~12 mm之间。由于“车辆-悬浮控制系统-轨道”是一个强耦合的相互动力作用系统,在工程应用中易发生静悬失稳、车轨共振等现象。目前,中低速磁浮交通在国内外的最大商业运营速度不超过110 km/h,市场综合竞争力仍显不足,因此还未得到规模化发展,其中为
随着铁路运输需求的日益上升,增加货车轴重已经成为国内外铁路运输组织提高列车牵引重量的一种有效途径。然而轴重的增加势必导致轮轨动力作用加剧,传统重载铁路设计体系将不能完全适应大轴重运输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要求。目前,各国都在积极推进大轴重重载铁路的研究工作,少数国家如澳大利亚已率先开行40 t轴重重载列车,我国已在30 t轴重重载铁路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尚缺乏35 t至40 t轴重重载铁路的技术储备
随着我国高速列车领域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电力系统等基础设施的在线智能维保技术需求更加迫切。高铁接触网吊弦结构的不正常受力甚至断裂将导致机车对能量的吸收不良,造成较大的能量损失和对弓网的损坏,从而对高速铁路的安全构成威胁。而机器视觉智能检测技术模拟人类视觉功能,接收并处理图像数据,适用于吊弦结构故障诊断的研究。本文针对高铁接触网吊弦绞线结构,从各功能的现有方法入手,明确诊断模型算法的框架,进一步对用于
隧道建设面临环境现目前愈发复杂,随着新建川藏线的修建,高寒地区成为不可避免的挑战,考虑引入纤维材料改善混凝土在高寒地区低温环境下的性能十分有必要。玄武岩纤维(BF,Basalt Fiber)是一种新型高性能纤维,力学强度大、耐腐蚀性佳且工作温度范围跨度广,最低工作温度可达-269℃,将之应用于低温、高寒环境喷射混凝土,是较为可取的研究方向。因此,本文针对不同长度玄武岩纤维喷射混凝土在标养环境与低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