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住房发展与空间布局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060214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住房是人们生活的基本消费品,住房保障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政治稳定和和谐发展。公共住房是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保障性住房,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其在城市中的空间布局的合理性是影响公共住房政策实施效果和社会和谐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文献综述,归纳了公共住房的概念和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表现形式。借鉴发达国家或地区城市公共住房的发展和空间布局的经验和教训,重点分析了上海公共住房的发展历程和空间布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建议。本文认为上海的公共住房一方面可以结合上海的城镇体系和发达的公共轨道交通而采取新镇模式布局在郊区,另一方面依托便利的交通、各类齐全的生活服务设施和较多的就业机会而布局在中心城区。在社区尺度上,政府应由促进不同收入阶层人群构成的混居社区的形成,避免大规模集中建设公共住房而形成“贫民窟”。全文共分为六章,主要研究内容简述如下: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提出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思路框架,简述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创新之处。第二章主要通过文献综述对公共住房的概念、形式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综合,并对本论文的理论基础作了介绍。第三章主要分析研究发达国家和地区各城市公共住房的发展历程和空间布局。研究各城市公共住房建设发展历程中,不同空间布局政策的实施对以后城市的发展的影响,以对后面上海公共住房的发展作参考。第四章主要分析了上海公共住房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和趋势,并重点从两个层面探讨公共住房空间布局的问题。第一个层面关于公共住房建设在城市的中心区与郊区的探讨,第二个层面是在社区范围应该集中与分散的探讨。第五章是对比上海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公共住房发展,对上海公共住房的发展和空间布局的提出了几点建议。第六章总结,概述主要结论和发展前景。
其他文献
【正】 1986年7月1日,笔者在宣城县偏僻山村——棋盘乡沈家边自然村发现了《洪林沈氏宗谱》,内载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从外国侵略者手中收复祖国神圣领土台湾的民族英雄沈有容的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村贯彻落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定程度激发了农民的工作热情,有效解决了温饱问题。三权分置已成为我国创新改革农村制度的重要表现,但是在对其落实的过
中国的崛起对美国和东盟均产生重大影响,导致中、美和东盟在经贸、政治和认知方面形成了互动关系。由于经济领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贸易转移效应和政治领域东亚一体化的"排斥
<正> 邓小平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同时又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
会议
<正> 自震惊世界的日本“水俣病”事件发生后,由于工业上使用汞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从而引起了高度重视。围绕工业“三废”中汞的处理,工程技术人员做了大量工作,因地制宜地创造
<正> 超前认识,是在当今社会实践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背景下,最能体现现代人思维特征的认识形式之一。如果说已往人类社会处在由过去支配现在的“后喻”文化时代,那么今天已
纺织品是飞行员个体防护救生服装、军用伞等装备和产品的主体材料,需要以特定的方式进行缝合。缝合强度不仅体现缝纫工艺的优劣性,还是产品选材和结构设计的重要依据。试验以
由于雾天场景的能见度很低,因此为了保证视频监控系统的正常工作,需要对视频图像进行去雾处理。根据光学原理,雾天条件下场景的能见度下降是与场景深度呈指数关系的,鉴于现有
<正>文化是什么?费孝通认为,"文化是依赖象征体系和个人的记忆而维持着的社会共同经验"。文化具有传承性,但不是生理的遗传,而是后天的习得。人拥有何种文化取决于他生活的文
当代中国政府建立在现代官僚制组织架构的基础之上。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官本位"(即行政权本位)的政治传统,现代官僚制组织的自利性特质,凸显了国家政权结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