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住房是人们生活的基本消费品,住房保障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政治稳定和和谐发展。公共住房是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保障性住房,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其在城市中的空间布局的合理性是影响公共住房政策实施效果和社会和谐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文献综述,归纳了公共住房的概念和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表现形式。借鉴发达国家或地区城市公共住房的发展和空间布局的经验和教训,重点分析了上海公共住房的发展历程和空间布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建议。本文认为上海的公共住房一方面可以结合上海的城镇体系和发达的公共轨道交通而采取新镇模式布局在郊区,另一方面依托便利的交通、各类齐全的生活服务设施和较多的就业机会而布局在中心城区。在社区尺度上,政府应由促进不同收入阶层人群构成的混居社区的形成,避免大规模集中建设公共住房而形成“贫民窟”。全文共分为六章,主要研究内容简述如下: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提出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思路框架,简述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创新之处。第二章主要通过文献综述对公共住房的概念、形式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综合,并对本论文的理论基础作了介绍。第三章主要分析研究发达国家和地区各城市公共住房的发展历程和空间布局。研究各城市公共住房建设发展历程中,不同空间布局政策的实施对以后城市的发展的影响,以对后面上海公共住房的发展作参考。第四章主要分析了上海公共住房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和趋势,并重点从两个层面探讨公共住房空间布局的问题。第一个层面关于公共住房建设在城市的中心区与郊区的探讨,第二个层面是在社区范围应该集中与分散的探讨。第五章是对比上海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公共住房发展,对上海公共住房的发展和空间布局的提出了几点建议。第六章总结,概述主要结论和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