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VUR)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尿路畸形,严重者可进展为终末期肾病(ESRD)。原发性VUR有一定的遗传基础,在同胞中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健康儿童。国内外学者通过动物模型研究发现了一系列参与泌尿系统发育的基因与VUR发病相关,但对原发性VUR患者进行基因检测或全基因组扫描却未发现一致的基因异常,原发性VUR确切的发病机制迄今仍不明确。Pax2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为核转录因子。在肾、输尿管发育过程中,Pax2表达于发育中的前肾、中肾、输尿管芽及间充质细胞,主要发挥三大作用,包括协调输尿管芽的出芽和定位,抑制输尿管芽的凋亡而促使输尿管芽不断发出分支,以及促使间充质细胞向上皮细胞转化。当上皮前体细胞形成后,Pax2表达逐渐下降,在成熟的肾单位无表达或呈痕量表达。我科前期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发现原发性VUR患儿输尿管上皮细胞Pax2蛋白阳性表达,而对照组呈痕量表达,且有研究报道在小鼠胚胎肾发育过程中Pax2表达逐渐下降的同时伴有其启动子某些特定区域DNA甲基化水平的增高。我们推测,Pax2在VUR患儿输尿管上皮细胞的表达可能与其启动子DNA甲基化的调控相关。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上,本研究通过对Pax2启动子DNA甲基化水平的分析,探讨DNA甲基化对Pax2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表达的意义,为VUR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目的(1)检测Pax2基因在人输尿管组织的表达情况。(2)检测Pax2基因启动子DNA甲基化水平。(3)通过检测DNA甲基转移酶(Dnmt)的表达分析引起DNA甲基化差异的可能原因。材料和方法(1)材料:病例组标本21例,来自我院泌尿外科行输尿管再植术的Ⅲ级以上原发性VUR患儿术中切下的异常输尿管下段组织,对照组3例,分别为外伤行肾、输尿管切除术,左输尿管结石伴末端狭窄行输尿管再植术,及肾移植术中取得的输尿管下段组织。(2)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及Real-time PCR检测VUR及对照组输尿管组织蛋白质及mRNA的表达,然后通过重亚硫酸盐测序(BSP)方法检测VUR及对照组输尿管组织Pax2基因启动子DNA甲基化水平,最后通过Real-time PCR检测VUR及对照组输尿管组织三种DNA甲基转移酶的mRNA表达。结果(1)Pax2表达于VUR输尿管上皮细胞胞核,且VUR组Pax2蛋白质(P=0.011)及mRNA(P<0.000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2)Pax2的蛋白质表达量在不同年龄(P=0.309)、性别(P=0.316)及反流等级(P=0.339)的VUR中无显著差异。(3)VUR组Pax2基因所测启动子序列的DNA甲基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45),但与mRNA的表达无显著相关性(P=0.091)。(4)Pax2基因所测启动子序列的DNA甲基化水平在不同年龄(P=0.574)、性别(P=0.347)、反流等级(P=0.881)的VUR中无显著差异。(5)VUR组Dnmt3a显著低于对照组(P=0.027),但Dnmtl、Dnmt3b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VUR组Pax2基因蛋白质及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其表达的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2)VUR组Pax2基因所测启动子序列的DNA甲基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Pax2在输尿管上皮细胞的高表达。(3)Pax2基因所测启动子的DNA低甲基化可能是由低水平的Dnmt3a所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