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及目的:肥胖是代谢综合症及一系列的疾病:包括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最通常的危险因素,尽管将肥胖和大范围的代谢和心血管疾病联系起来的分子通路还不能很好的被理解,最近的研究已表明脂肪组织对这一类疾病发展的重要作用。大量证据表明脂肪组织不仅是一个无活性的能量储存所而且充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释放大量的生物活性物质进入血流。这些脂肪组织衍生的生物活性分子,通过局部和全身作用,协调能量代谢、胰岛素敏感性、炎症和血管反应。脂肪细胞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是成熟脂肪细胞的重要的细胞溶质蛋白,属于脂肪酸结合蛋白大家族,占整个细胞蛋白的6%。这种蛋白也许是全身胰岛素敏感性和脂质、葡萄糖代谢重要的调节器。脂肪细胞脂肪酸结合蛋白缺乏的小鼠不会发展为高胰岛素血症、高血糖症和在饮食性肥胖及遗传性肥胖诱导的胰岛素抵抗。从无脂肪细胞脂肪酸结合蛋白的小鼠中提取的脂肪细胞显著减少了体内体外的脂解作用的效率,揭示了两至三倍的减少脂肪酸释放,表明脂肪细胞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调节脂肪酸的流出。而且,与野生型小鼠相比,敲除脂肪细胞脂肪酸结合蛋白的小鼠对于B肾上腺素刺激引起的急性胰岛素分泌受到很大抑制,这表明这种蛋白通过作用于远端靶器官调节胰岛素敏感性。A-FABP同时存在于巨噬细胞,与脂肪细胞在生物学和功能上有显著相似性。脂肪细胞脂肪酸结合蛋白在巨噬细胞的表达能够被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被降胆固醇他汀类药物所抑制。在这些细胞中,A-FABP调节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和胆固醇脂的积聚。在载脂蛋白E缺乏的小鼠,敲除A-FABP基因可以给予小鼠显著的保护从而不患动脉粥样硬化。这些动物研究均表明,A-FABP通过结合炎症和代谢通路,提供了代谢综合症的各种组成部分之间的重要联系,然而,这些发现的临床相关性仍有待于进一步证实。成年人肥胖的研究表明肥胖症患者血循环中A-FABP浓度有显著增高,且与体重指数(BMI)、体脂百分比以及全身脂肪总量呈明显正相关,然而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和代谢综合症开始于青少年,因此通过青少年来研究人类及个体差异的危险因素在早期和进展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目前尚无关于AFABP在青少年的研究。本研究拟通过对上海市杨浦区青少年人群的调查研究,旨在测定青少年肥胖症患者血循环中A-FABP表达水平,探寻A-FABP表达水平与肥胖程度、肥胖类型、血压、血糖、血脂、胰岛素抵抗程度及尿酸之间的相关性;同时比较青少年人群中腹型肥胖与非腹型肥胖患者的早期糖脂代谢变化情况,分析腹部脂肪分布对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的影响差异;从而证实肥胖及其伴发的高血压、高血糖、血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等信号转导异常与血清中A-FABP的表达存在密切联系,AFABP浓度变化在青少年肥胖症中就已经发生改变,以期为青少年肥胖症及相关的代谢综合征的早期预防和临床诊断提供新的靶点。研究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2008年3月~2008年5月,从上海市杨浦区8所中学选择的174名中学生进行正常体格检查,其中男性101名,平均年龄为(19.18±0.34)岁;女生73名,平均年龄为(19.03±0.16)岁,均填写知情同意书,并根据既往体检资料和询问病史,除外心血管疾病、肝肾疾病及内分泌系统疾病患者。根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确立的肥胖标准分为3组:非肥胖组(A组):41例,BMI<25,男性WC≤90,女性WC≤80;非腹型肥胖超重组(B组):53例,25≤BMI≤30,男性WC≤90,女性WC≤80;腹型肥胖组(C组):80例,男性WC>90,女性WC>80。2、研究方法:(1)身体测量按照《2000年中国学生健康与体质调研细则》的要求,测定受试者身高、体重、腰围(WC)、臀围、SBP、DBP,并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2)血清脂肪细胞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浓度测定及其他实验室检查:晨空腹肘静脉取血,4oC离心20min,分离血清,-20oC以下冷藏保存待测。采用美国Biovendor公司人血清A-FABP试剂盒,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A-FABP浓度,严格按说明书操作,批内差异为3.9%–6.6%,批间差异为2.6%–5.1%。采用日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用酶法测定TC、TG、HDL-C、LDL-C;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采用放射免疫法,使用天津九鼎医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放射免疫分析试剂盒,用γ射线计数仪测定空腹胰岛素,并计算HOMA-IR(FPG×FINS/22.5)。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定量指标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或以中位数和范围表示,多组均数间正态分布资料的比较采用F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比较用Wilcoxon秩和检验。A-FABP与各MS指标水平的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腹型肥胖组、非腹型肥胖超重组和正常组的临床指标比较与A组相比,B、C组均有较高的血压、血脂(除TC外)、空腹胰岛素、HOMA-IR及尿酸(P<0.01),并且C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增高显著(P<0.05),B组血糖增高无显著意义(P>0.05);B组与C组相比,除空腹血糖、TC、HDL-C、LDL-C、尿酸外,其余各项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2、腹型肥胖组、非腹型肥胖超重组和正常组血清A-FABP的表达A-FABP在腹型肥胖组、非腹型肥胖超重组和正常组的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依次为14.83±8.33, 20.98±8.33和28.02±10.35,可以看到以上三组性别差异对A-FABP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3、影响A-FABP的相关因素分析:校正性别、年龄后,A-FABP与空腹血糖和HDL-C未见相关性(P>0.05),与BMI、腰围、腰臀比、Ua、TC、TG、LDL-C、2hPG、FINS、HOMA-IR、SBP、DBP呈直线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54、0.51、0.32、0.22、0.21、0.18、0.22、0.88、0.62、0.59、0.84、0.79,P值均<0.01。4、青少年伴有不同MS组分数目A-FABP的比较:根据伴有MS组分数目,分为0组、1组、2组、3组。A-FABP水平随MS代谢紊乱数目的增多而明显升高(P<0.05)。结论:青少年肥胖症患者早期已存在胰岛素抵抗、血脂紊乱等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及随之带来的糖脂代谢紊乱随肥胖程度的增加而加重。血清A-FABP与青少年肥胖及MS的多个危险因素密切相关,是代谢综合症的异常标志,A-FABP能否作为不良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早期代谢标志物,用于MS的预测、诊断及病情监测,还有待于基础研究的继续深入和临床应用研究的广泛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