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伤血瘀证大鼠骨骼肌细胞凋亡、免疫机制研究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zh0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拟从细胞调亡、免疫细胞因子角度对损伤血瘀证进行研究,为今后临床上从骨骼肌细胞调亡角度、免疫角度有效诊断损伤血瘀证不同病理周期及合理把握用药时期提供实验室依据。通过本论文的探索及研究,不仅能为损伤血瘀证的证候客观化作出重要的贡献,更加能补充说明中医证候学的科学内涵,即宏观与微观的统一,局部与整体的统一,静态与动态的统一。方法:SD大鼠80只,按随机原则分为8组,即空白对照组、造模后2h组、造模后8h组、造模后24h组、造模后2d组、造模后3d组、造模后5d组和造模后7d组,每组10只。造模方法采用成熟的定量重力打击法,空白对照组在造模前,其余组分别在相应的时象点处死大鼠,并分离其骨骼肌细胞和血液,测试骨骼肌细胞凋亡情况、病理切片及血液的免疫细胞因子指标IL-2、IL-4、IL-6、IL-8、IL-10和TNF-α,动态观察损伤后骨骼肌细胞凋亡、组织病理状态、全身免疫变化情况,通过损伤血瘀证早期的各种客观化的实验数据,判断损伤血瘀证早期的证本质。同时结合中医诊断理论,通过对中西医的系统比较,探索中医诊断学宏观与微观,局部与整体,静态与动态相统一的理论基础。结果:①定量打击法造成的损伤血瘀证必然导致细胞凋亡加速,而凋亡随着时间推移呈现规律性的变化趋势,且这种规律是非直线性的,细胞凋亡水平具有多个进展和稳定周期。②通过检测阳性率较高的凋亡调节蛋白酶caspase-3,证实凋亡调节蛋白酶caspase-3之间存在多个进展和稳定周期,并与凋亡有着必然的联系。③通过观察细胞因子IL-2, IL-4, IL-6, IL-8, IL-10, TNF-α,发现损伤血瘀证凋亡变化趋势与机体免疫细胞因子之间存在着双向动态平衡的偶联关系。免疫细胞因子的整体启动点、整体激增点、整体衰落点,只要是发生细胞因子系统性比例失衡,细胞免疫应激状态就迅速加强,进而刺激细胞凋亡的发生。本课题发现了免疫细胞因子系统性消耗造成的凋亡现象,这是科学界的新发现,也从一个侧面反应了中医的阴阳学说理论,并以各种细胞因子与TNF-α之间的比值为例出发,证实与TNF-α相关指标比例的太过与不及皆有可能导致凋亡的加速发生,TNF-α绝不是一个简单的促进细胞凋亡的免疫因子指标。④通过镜下HE染色,进一步证实出血、免疫反应、凋亡、修复之间具有确切的联动关系,这种关系可以用病理周期明确的描述,并可以解释细胞凋亡4次激增的原因。⑤从临床意义分析,一周左右的水肿是免疫系统性反应降低导致的细胞凋亡产生的,应该使用扶正药物;闭合性损伤早期理想的治疗方案是减少免疫反应波动。结论:损伤血瘀证大鼠存在坏死状凋亡现象而非坏死,其内在的机制与一系列的免疫反应相关。
其他文献
区域能源利用体系除了具有优异的节能效果外,还能获得保护城市环境、充实城市机能等辅助功效。"多源、互补、共享、融通"是区域能源利用的本质特征,它有别于传统的"点状节能"
以开滦集团唐山矿某孤岛工作面地质条件为背景,通过巷道表面位移、顶板离层、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的电磁辐射等现场监测结果分析了巷道顶板受工作面动压影响剧烈的范围,确定了孤
从煤层气、页岩气基本概念入手,系统分析了煤层气/页岩气开发地质条件,主要包括成藏地质条件、赋存环境条件和开发工程力学条件3个方面,进一步对煤层气/页岩气开发地质条件进
我国75%左右的国土是山地或者重丘。随着高等级公路的发展,山岭公路隧道的规模日益扩大。从根除道路病害和保护自然环境的角度看,建设高等级公路隧道是未来发展趋势。本文通
采用热分析、布氏硬度、金相显微镜等方法研究了时效处理对挤压铸造铝铜合金组织与硬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75 MPa压力下,合金490℃固溶5 h并170℃时效1 h后的硬度为71HR
用超声波和微波辐射法在四氯乙烯体系下,采用气相色谱/质谱仪对北京煤、王庄煤、兖州煤和临汾煤进行了萃取液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煤样在超声波作用下的脱硫效果不同,不同煤样
<正>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快速发展及家庭规模的缩小,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逐渐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老人住进养老机构得到护理人员的照顾[1],养老院的服务质量也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关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隧道工程的建设水平也不断提高。受工程所处的工程地质条件及隧道洞外条件限制,隧道工程中复杂隧道案例也不断涌现,例如超浅埋、大断面、小净
生态补偿是一种调整相关利益者因保护或破坏生态环境活动产生的环境利益及其经济利益分配关系,内化相关活动产生的外部成本的制度安排。沙漠化地区耕地生态补偿的主要作用对
水彩画源自于西方,由于其轻盈、畅快的鲜明个性也被称为绘画中的“轻音乐”。西方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就有了水彩画的雏形,18、19世纪在英国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鼎盛的时期,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