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主要是指公司在存在多种股权融资选择下,在融资方式上盲目追求IPO、配股和增发新股。具体表现为公司上市前努力谋求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成功上市后在再融资方式上倾向选择配股或增发股票等股权融资方式。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整体呈现出资产负债率低和股权融资偏好的特征,而我国信息技术上市公司因其行业特殊性,股权融资偏好表现的更为显著,但是我国信息技术上市公司的大量股权融资却没有促进公司经营业绩增长的持续和资源配置的有效改善。因此,本文以我国信息技术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其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本文在参考国内外股权融资偏好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对我国信息技术上市公司的融资模式与国外信息技术上市公司的融资模式做出比较分析,指出我国信息技术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的带来影响。然后对我国信息技术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在实证部分,以我国沪深两市A股市场中2005-2009年进行股权融资的信息技术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股权融资成本、股权集中度、公司成长性、盈利性、资本结构和公司规模等多个角度,利用SPASS统计软件,首先通过对我国信息技术上市公司指标的描述性分析,对其股权融资偏好度进行了数据分析,其次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我国信息技术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影响因素进行显著性分析。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章介绍了我国信息技术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研究背景与意义,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及本文研究的创新与不足。第二章回顾了国内外企业融资的相关理论研究,为本文的研究打下理论基础。第三章首先对比了国内外信息技术上市公司的融资模式,然后分析了我国信息技术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第四章对我国2005年-2009年沪深两市上进行股权融资的信息技术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解释各影响因素对于我国信息技术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影响。第五章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改善我国信息技术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现象的政策建议。通过本文的实证研究表明,样本信息技术上市公司在资本结构上的资产负债率平均为25.62%,流动负债率平均为93.10%,说明我国大部分信息技术上市公司的长期资本来源于股权融资,样本信息技术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在当年外源融资的比重均值达到86%,说明部分信息技术上市公司的外源融资几乎全部采用股权融资。在回归分析中发现公司资产负债率与股权融资偏好负相关,公司规模与股权融资偏好负相关,主营业务增长率与股权融资偏好负相关,股权集中度与股权融资偏好正相关,融资成本与净资产收益率与股权融资偏好无显著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