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法益的刑事立法保护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生态问题日趋严重,不仅威胁着人类的根本利益,也成为制约转型期中国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究其原因,既有企业对经济利益的追逐、政府产业布局不合理等原因,也同环保部门的失职有关,但还有一个原因不可忽视,即目前我国环境刑事立法对生态的保护不力。现有环境犯罪处罚范围的狭窄,环境刑法保护对象的缺失,环境刑罚处罚手段的单一、薄弱等等,实际上都同我们对环境犯罪客体的认识还停留在较低层面息息相关。由此本文立足于生态的本质属性和对人类社会的价值,通过建构刑法生态法益的理论,基于刑法生态法益的价值取向,试图加强刑法对生态的全方位保护,为环境刑事立法提供一种价值导向,并结合域外的先进环境刑法立法理念、技术,提出完善我国环境刑法的诸多建议。全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有关环境犯罪客体的不同学说,在此基础上对各种学说进行理论述评,比较得失,指出即便是当前大多数学者赞同的环境权说亦存在不合理性,进而为本文找到立论基础——环境犯罪的客体应是生态法益。第二部分主要是建构刑法生态法益的理论。该部分在阐述法益的逻辑起点、历史沿革、主要内容以及刑法法益的生成机理上的基础上,对生态法益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其性质、主体、内容等,为刑法保护生态法益提供理论的支撑。并进一步将生态法益建构到刑法中,提出了刑法生态法益的概念,总结了刑法所要保护的生态法益种类,并据此分析了刑法生态法益应有的法律本位,指出了刑法保护生态法益应坚持的立法价值,从而为环境刑事立法提供正确的立法理念。第三部分分析了我国生态法益刑事立法的现状与不足。通过对建国以后保护生态的刑事立法进行梳理和分析,明晰其存在的不足主要在于立法理念的落后、生态法益刑法保护范围的狭窄、环境犯罪犯罪构成的不足以及环境犯罪刑罚和非刑罚措施配置的缺漏等方面。第四部分针对当前我国生态法益刑事立法存在的问题,借鉴部分国家和地区中刑事立法的合理做法,提出以下立法修正建议:一是刑事立法应重点保护生态法益,将环境犯罪独立成章;二是扩大刑法生态法益的保护范围,增设环境犯罪相关罪名三是有必要确立环境犯罪的危险犯,适度引入严格责任;四是调整部分环境犯罪的自由刑,完善罚金刑且增设资格刑;最后应基于生态恢复的理念引入限期治理的非刑罚处罚措施。
其他文献
社会主义女性主义是当代西方女性运动中的一个主要流派。它吸收了马克思主义和激进主义女性主义的理论,试图通过展开物质生产与人类自身生产之间的辩证法来说明妇女受压迫的状
新课程理念下的品德课堂教学十分重视生成性教学,这是由品德课程的教学目标所决定的,也是由品德课堂教学的复杂性所决定的。新课程理念认为,我们应当用变化的、动态的、生成
为保卫野生动物的生命,为维护法律的尊严,诸暨市森林公安不惧艰险,冲锋在前,历时9个月,跨省开展侦查、取证、追捕工作,侦破了全省森林公安建队以来涉及野生动物最多、涉案价
使用基于栅格的地理信息系统,采用径流曲线方法和污染物流失方程,计算环罗源湾陆域氮磷污染物入海通量及其空间分布。结果表明,起步溪流域是罗源湾海域最主要的陆域污染来源,
我国自1986年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以来,海洋渔业执法工作受到重视并得到了加强,渔业活动也朝着法制化、规范化方向发展,衰退的渔业资源也得以恢复。但是,就目前来讲
期刊
国际劳工组织和国家安监总局将企业可持续发展(SCORE)项目2015年试点选定在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SCORE项目通过建立工作场所合作机制,号召企业员工全员参与,帮助企业打造以预
期刊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伟大任务,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些新观点、新论断和新举措对加强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和新任务,为我们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  思想理论
2015年11月30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局长杨焕宁在北京召开部分中央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座谈会。会上,各中央企业负责人就本企业的安全生产现状进行经验交流,杨焕宁对安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