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节奏存在于自然界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运动之中的平衡,是多样化统一的基础。法国著名的思想家昂立·列斐伏尔(Henri Lefebvre 1901-1991)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和“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之父”,对西方理性主义忽略的日常生活领域进行了哲学的思考,以节奏的视角来对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异化展开分析,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列斐伏尔在对节奏概念进行详细阐释的前提下提出了节奏的承载者是人的身体,它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发生了异化从而导致节奏失调。节奏分析学家是列斐伏尔构想出来的具有总体性的人,节奏分析学家作为联系现实和异化的中介而存在,只有节奏分析学家才能够感知节奏。在列斐伏尔看来,人们的日常生活开始变的枯燥无味究其原因就于资本主义对时间的调控和规划。在节奏分析理论中,他主要是从规训机制的节奏、媒体的日常化节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节奏三个方面探讨了日常生活被节奏化控制的原因。其中,规训与自我规训使个人日常生活的节奏变的同一化,媒体的节奏通过生产虚拟的日常同时又反过来控制我们的日常生活,资本的节奏则是控制身体和一切社会节奏的内在深层逻辑。列斐伏尔在描述了节奏化的生活现状的基础上,向我们揭示了资本主义进行阶级统治和压迫的本质,完成了对其节奏分析理论的建构过程。列斐伏尔用节奏的视角来观察世界,借助节奏分析法这一资本主义批判的新方法来分析现代日常生活的异化现象。这是对异化问题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的深入探索,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具体形式。但是受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所制约,节奏分析理论仍然存在一定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在探究日常生活被操控的原因时只是在社会层面寻找答案,没有意识到节奏化现状产生最本质的经济因素和制度根源,没有挣脱西方马克思主义固有的新人本主义的桎梏,把构想出的对象即节奏分析学家当作革命的主体,仍然停留在精神和文化的层面去寻求社会变革的力量,忽视了无产阶级的地位,最终没有找到反抗节奏化的切实可行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