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各类出口商品策略定价能力的实证研究——基于汇率传递视角

来源 :浙江工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lao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现代经济体系中十分重要的经济指标,汇率是一国货币对外和对内价值的体现,会对国际贸易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由于贸易持续顺差和国际热钱大量涌入,我国外汇储备量不断扩大,并给人民币带来升值压力。2005年7月21日汇率制度改革,人民币由盯住美元改为盯住一篮子货币,同时人民币升值百分之二,自此以后,人民币保持着小幅、快速、稳定的升值趋势。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浙江省出口贸易却不断增长,这种贸易发展的现实与传统国际收支理论相左。我们遵循前人的研究方法从汇率传递效应和策略定价角度,对这种现象进行解释,尝试着通过汇率传递效应估算浙江各类出口商品的策略定价能力,进而测度各类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本文首先对既已取得的有关策略定价方面的研究成果加以梳理,并从企业追求最大利润的微观角度出发,分析了汇率传递和策略定价发生作用的机制。其次,对浙江省出口商品按照协调编码制(HS)标准进行划分,建立面板数据模型,考察各类商品本币出口价格的汇率传递效应,并测算各类出口商品的策略定价能力。对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确定模型具备长期稳定性。   通过测算,发现大部分商品只具备部分策略定价能力。其中以密集使用劳动力要素的初级加工制成品优势较为明显,个别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密集型产品也具备一定的策略定价能力;大部分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资源型商品策略定价能力较低;由于科技、技术实力仍有所欠缺,浙江省高新技术产品的竞争力很低,完全不具备策略定价能力。此外,构建误差修正模型,考察了短期误差对长期趋势修正机制,认为修正机制作用确实显著。比较各类出口商品汇改之后策略定价能力与长期策略定价能力的差异,发现绝大部分出口商品和出口商品整体的策略定价能力都有明显提高,凸显了产业集群迅速崛起对推动浙江省出口商品策略定价能力提高的积极影响。最后根据分析,认为提高策略定价能力无疑是化解人民币升值对出口商品价格影响最根本的办法。浙江省应优化和升级产业结构,增强出口商品的策略定价能力。政府可以通过引导,适当提高进料加工贸易在出口中的比例,以增强外贸抗汇率波动能力。企业也要善于运用各种金融工具,对汇率风险进行合理规避。
其他文献
行业性转轨在目前已经是一个相对前沿的研究方向,我国国有企业经历了相当长的企业转轨过程,像企业改制、经营方式探索到今天相对成熟的股份制企业模式。在最近三年来,邮政金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各类资源的日渐短缺和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已是伴随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来的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人们最开始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是采取的是直接管制的手段,但此
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调整,吉林省城镇化与产业的发展水平逐年提高,然而二者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最终影响到二者的协调发展。吉林省应深入把握国家提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