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为试验动物,首先,采用酶学分析法研究离体状态下曼氏无针乌贼主要消化道蛋白酶和淀粉酶在不同pH值和温度下的活性变化,确定酶活性最适pH值及温度;其次,采用离体消化法研究曼氏无针乌贼对7种不同蛋白原料的离体消化率,根据离体消化率测定结果评价7种蛋白原料替代鱼粉的潜力;最后,采用离体消化率较高的膨化豆粕和鱼粉作为蛋白原料配制出6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对曼氏无针乌贼进行为期53d的饲养试验,通过生长性能、胃蛋白酶活性和肝脏生化指标综合评价试验饲料的饲喂效果,得出曼氏无针乌贼饲料中膨化豆粕替代鱼粉的适宜比例,探讨植物蛋白替代鱼粉在曼氏无针乌贼配合饲料中的可行性。试验结果如下:试验一:采用酶学分析法研究离体状态下曼氏无针乌贼消化道不同部位蛋白酶和淀粉酶在不同pH值和温度下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pH值和温度对曼氏无针乌贼消化道各部位的消化酶活力具有显著影响(P<0.05);胃、胃盲囊、胰脏、肠道四个部位蛋白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2.8、5.2、7.6、7.6,淀粉酶最适pH值分别为5.2、6.8、7.6、7.6;在各自最适pH值条件下,胃、胃盲囊、胰脏、肠道中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35℃、40℃、40℃和40℃左右;淀粉酶最适温度分别为35℃、40℃、35℃和35℃左右。在各自最适pH值和温度条件下,消化道不同部位蛋白酶活性差异显著(P<0.05),蛋白酶的活力高低依次为:胰脏(2399.9±184.6U/g)>胃盲囊(1430.8±184.6U/g)>肠道(726.9±86.5U/g)>胃(646.1±105.8U/g)。淀粉酶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从高至低顺序为:胰脏(155.8±12.1U/g)>肠道(153.2±8.4U/g)>胃(150.5±4.0U/g)>胃盲囊(142.6±4.0U/g)。在适宜的条件下,消化道内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淀粉酶(P<0.05)。试验二:采用离体消化法研究了曼氏无针乌贼的胃、胃盲囊、肠道和胰脏粗酶提取液对鱼粉、豆粕等7种蛋白原料干物质和粗蛋白的离体消化率。结果表明:(1)曼氏无针乌贼消化道不同部位蛋白酶提取液对饲料原料干物质和粗蛋白离体消化率差异显著(P<0.05),肠道和胰脏消化率最高,胃次之,胃盲囊最低;(2)同一部位蛋白酶提取液对7种饲料原料干物质和粗蛋白离体消化率差异显著(P<0.05);曼氏无针乌贼对鱼粉、去皮豆粕、膨化豆粕、发酵豆粕、花生粕、菜粕和玉米蛋白粉的干物质离体平均消化率高低依次为去皮豆粕(40.6%)>鱼粉(35.3%)>发酵豆粕(32.1%)>膨化豆粕(29.2%)>花生粕(26.9%)>菜籽粕(26.7%)>玉米蛋白粉(12.3%);对粗蛋白的离体平均消化率高低依次为去皮豆粕(39.7%)>鱼粉(35.0%)>发酵豆粕(33.3%)>膨化豆粕(31.8%)>花生粕(23.8%)>菜籽粕(23.0%)>玉米蛋白粉(13.1%)。其中对豆粕、发酵豆粕和膨化豆粕的干物质和粗蛋白离体消化率高于或接近于鱼粉,适合于作为曼氏无针乌贼的蛋白饲料,对玉米蛋白粉离体消化率最低。试验三:用膨化豆粕分别替代饲料中鱼粉蛋白质量的0%、5%、10%、15%、20%和25%,配制6种等氮等能试验饲料(分别记为D0,D1,D2,D3,D4,D5)对体重为1.34±0.03g曼氏无针乌贼进行为期53d的饲养试验,研究膨化豆粕替代鱼粉蛋白对曼氏无针乌贼生长性能和肝脏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膨化豆粕替代鱼粉蛋白质量低于15%时对曼氏无针乌贼生长性能、成活率和胃蛋白酶活力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当鱼粉蛋白替代水平达15%时,成活率显著降低(P<0.05);替代水平达20%时,增重率显著下降(P<0.05)。膨化豆粕替代鱼粉对曼氏无针乌贼肌肉的粗脂肪、粗灰分含量及脏体比和肥满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当替代水平高于15%时,肌肉粗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当膨化豆粕替代鱼粉蛋白水平高于10%时,随豆粕替代鱼粉蛋白水平的增加,胃蛋白酶活性、肝脏谷丙转氨酶(GPT)、碱性磷酸酶(AKP)、过氧化氢酶(CAT)、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草转氨酶(GOT)、酸性磷酸酶(ACP)活力先后显著降低(P<0.05)。综合上述结果认为,在本试验条件下曼氏无针乌贼配合饲料中膨化豆粕替代鱼粉蛋白的适宜比例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