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资产负债的核算与应用研究

来源 :阜阳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rlsa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资源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保护自然资源、加强生态建设也变得尤为关键。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国务院提出探索编制国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主要集中在水、森林、土地三种资源上,2015年颁布的《政府会计准则》中明确将政府列为会计主体核算自然资源资产,2017年正式将矿产资源列入自然资源核算范围,至此我国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的核算就围绕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四个方面展开。随后各地方政府响应号召,积极推进自然资源资产负债的核算工作,将十九大报告重点突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真正落实,取得土地、森林、水、矿产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初步进展。但是由于我国核算自然资源资产负债的起点较晚,会计核算方法不明确,没有一个具体行之有效的核算系统,导致实物量价值量的计量无法判定,加之各区域面积较大资源分布不一,监测收集数据不全面,因此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精确编制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2016年安徽省发布在蚌埠、宣城、青阳三个地区进行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试点工作,于2018年底完成数据的基本统计与填报,但价值量的计量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本研究在会计实务等理论基础上,基于文献阅读和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以蚌埠地区自然资源为研究案例,选取2014-2018五年数据,在政府会计主体视角下,建立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其他自然资源资产等科目与其明细科目,科学定义自然资源负债,设置环境治理义务、环境恢复义务、环境补偿义务账户,使用净资产科目,采用当量因子法、市场价格法等实物量和价值量结合的核算方式对自然资源价值具体描述。通过核算蚌埠市五年自然资源的价值尤其是净资产价值,编制出蚌埠市2018年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最终得出蚌埠市净资产丰富以及领导干部自然资源离任审计考核合格的结论。核算自然资源资产负债、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摸清政府自然资源家底、实现自然资源动态管理、领导干部离任审计考核等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此次蚌埠地区的案例分析和研究,以期更深一步推动安徽省其他地区及全国性自然资源资产负债核算与报表编制的实践,推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
其他文献
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网络中运维效率低下、策略部署复杂、设备繁多等瓶颈日益凸显。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SDN)为传统网络的变革提供了新思路。
近年来,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商品流动速度不断加快,许多企业每天都有大量商品需要物流运输。这些货品的称重、销售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如何快速、准确、有序并低成本地进行称
粲偶素是由一对正反粲夸克通过强相互作用组成的束缚态。1974年,实验上观测到了第一个粲偶素家族的粒子J/Ψ,紧接着一系列的粲偶素成员相继被实验发现。这些丰富的实验信息为
文本情感分析(Text Sentiment Analysis),也称为观点挖掘(Opinion Mining),是对文本中的主观信息(比如观点、情感等)进行分析与挖掘的一项研究,它主要包括三个阶段的子任务: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对外贸易水平显著提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又将中国和世界紧密的联系到了一起。港口是对外开放的关键节点和交流纽带,同时又
随着现代工业化水平的迅速发展,工业设备及系统复杂度和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如何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成为现代工业系统中的重大
包钢白云鄂博西矿年产原矿1000万t,采剥总量7500万t/a,是特大型露天采场。采场开采阶段高度12m,台阶坡面角65°。目前采用预裂控制爆破技术靠帮,随着采矿工程的推进,预裂爆破靠帮体现出了局限性,主要表现为:临近地表区岩性软弱易风化区域采用预裂靠帮之后,没有保留很好的设计边坡外形和合格的坡面半壁孔率;平台宽度不足的区域不适用于预裂爆破。解决上述区域的靠帮问题,对采场边坡稳定、安全生产具有重要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以人为中心的非受限人机交互方式成为研究的热点,让机器人能够以人类的行为模式进行运作正逐渐成为人机交互技术发展的新方向。本文从人机交互中的基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大范围、低成本的无线传感网已经运用在城市环境监测、工业生产检测、农业生产参数检测等领域中,而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传感节点都普遍存在着电池需要
二战结束后,西方建筑师明显感受到现代主义的局限性,为了寻求建筑的未来,人们开始对现代建筑进行反思,以意大利建筑师罗西为代表的西方建筑类型学思想应运而生。与此同时,中国建筑师也开始自发的对现代主义所带来的后果进行反思,设计了一批有启发性和探索性的建筑实践创作。笔者将1949年以来建筑类型学在中国的实践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新时期之初的自发探索(20世纪50年代-80年代)、理论指导下的初步应用(20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