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主要研究了氧化铜纳米线(CuO NW)器件和铜氧化物薄膜器件的电阻开关特性。首先,采用热氧化法制备了大量的CuO NW,利用一种简单的液体点滴法进行CuO NW电阻式随机存储器(R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研究了氧化铜纳米线(CuO NW)器件和铜氧化物薄膜器件的电阻开关特性。首先,采用热氧化法制备了大量的CuO NW,利用一种简单的液体点滴法进行CuO NW电阻式随机存储器(RRAM)器件的组装,对CuO NW器件表面形貌、电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发现一维的CuO NW RRAM器件具有明显的电阻开关特性,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这种电阻开关效应可以用导电灯丝的热效应进行解释。接着,利用直流磁控溅射法,在载玻片和FTO导电玻璃上采用不同的沉积条件(氧气流量分别6 sccm、9 sccm、12 sccm、15 sccm、18 sccm、21 sccm、24 sccm)分别溅射了具有不同氧含量的Cu氧化物薄膜,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谱的测量,发现随着氧气流量的不断变化,薄膜成分从纯的Cu2O变为Cu2O和CuO的混合物,最后又变为纯的CuO。最后,制备了不同电极材料(Ag、Cu)、不同立体结构(平面结构、立体结构)、不同氧分量(CuO、Cu2O)的Cu氧化物薄的RRAM器件。通过电学测试对比,我们发现了以下四点:1)平面结构的Cu氧化物薄膜RRAM器件阻变现象不明显。2)用Cu电极和Ag电极制作的RRAM器件都观察到了双极型特性,前者制作的RRAM器件具有更大的高低阻值比;且Cu电极RRAM器件能观察到单极型的阻变现象。3)在以Cu电极作为上电极的铜氧化物薄膜立体结构的RRAM器件中,CuO薄膜的RRAM器件比Cu2O薄膜的RRAM器件更稳定,可控性和耐受性更好。4)铜氧化物薄膜器件中的电阻开关效应同样可以用导电灯丝的热效应进行解释。
其他文献
超宽带技术具有通信容量大、发射功率低、抗多径干扰能力强、结构简单和保密性好等优点。在超宽带通信系统中,对满足FCC辐射掩蔽约束的超短脉冲的波形设计与性能良好的脉冲调
最近几十年以来,一门新兴的空域信号处理技术——空间谱估计(DOA估计),其发展速度相当地迅速。它主要是研究如何提高空间信号的角分辨能力、角度估计精度以及运算速度的算法
带隙基准源广泛地应用于各种模拟以及模数混合集成电路中,如A/D、D/A转换器、电压调谐器以及偏置电路等,为系统提供与电源电压、温度以及工艺变化无关的基准电压或电流。基准
操作控制计算机作为雷达通信系统的核心设备,既要完成对组件、转台、终端等多个外部设备的控制,又要完成对数据信息的分析和处理。普通计算机只有一组基于RS232的串行数据通
作为第二代半导体材料的典型代表,砷化镓(GaAs)材料较硅(Si)具有更好的半导体特性和光电特性,在多种高速器件和光电器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传统的GaAs薄膜制备方法具有设备复杂、成本高、能耗大、工艺周期长和污染环境等缺点,限制了GaAs薄膜的广泛应用。而采用电共沉积法制备GaAs薄膜可以克服这些缺点。虽然电沉积方法是一种历久弥新的膜材料制备工艺,但电沉积GaAs薄膜却鲜有研究,电沉积GaA
SmCo基稀土永磁材料是功能材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其制备而成的磁性器件,被大量应用于国防技术、航空航天、信息网络、自动化、微机电系统等多个领域。在SmCo薄膜的应用中,由于薄膜材料的形状各向异性难以克服,要得到可实用化、易磁化轴垂直面外的永磁薄膜来提供外场是部分磁性器件在薄膜化和片式化过程中一项瓶颈技术。本文针对SmCo基磁性薄膜的性能研究,制备了一系列SmCo薄膜,通过改变溅射功率密度、退火温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环境日益复杂。为了实时高效地对交通场景进行管理和利用,智能交通监控系统成为未来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图像处理技术和硬件水平的提高,基于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