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群重复采动卸压瓦斯储运区演化规律及应用

来源 :西安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d_1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多数煤田含有多层可采或局部可采煤层。煤层群开采后覆岩裂隙演化、卸压瓦斯储运区形态特征以及瓦斯抽采系统布置与单一煤层开采相比更加复杂,仍是我国矿井瓦斯治理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从理论、物理相似模拟实验及数值模拟分析了开采煤层群条件下覆岩裂隙演化规律,明确了卸压瓦斯储运区形成演化特征,并将研究结果应用到矿井现场。论文运用物理相似模拟实验和FLAC3D数值模拟,分析了煤层群开采后覆岩裂隙演化规律和应力变化特征。得到单一上煤层回采后初次来压步距40m,平均周期来压步距18.3m,垮落带高度12m,裂隙带高度58m;煤层群重复采动后初次来压步距37m,平均周期来压步距14.1m,垮落带高度14m,裂隙带高度85.5m。单一煤层采动后边界煤柱和工作面前方应力集中,采空区中部卸压并随着上覆岩层下沉压实应力逐渐恢复;煤层群双重卸压开采导致采空区上、下方煤岩体应力进一步降低,采空区四周煤岩体应力进一步升高。分析得到煤层群重复采动后卸压瓦斯储运区形态及特征参数变化,认为单一煤层回采后沿煤层走向和倾向剖面是梯形状,纵向剖面为“O”形裂隙圈;煤层群重复采动后梯形状裂隙区相互叠加,纵向剖面“O”形裂隙圈覆岩下沉量增大。煤层群回采后裂隙网络发育完善,储运区垮落角、宽度大于单一煤层开采;煤层群开采后卸压瓦斯储运区离层率增大,是单一煤层开采的1.3倍;卸压瓦斯储运区内破断裂隙发育充分,贯通度增大,卸压瓦斯向上部升浮运移能力增强。基于现场工作面实际回采情况,确定卸压瓦斯抽采方式。通过分别监测煤层群上下两煤层工作面瓦斯抽采情况,分析工作面瓦斯抽采效果,进一步验证论文研究结果及抽采系统布置优化的合理性,保证了工作面安全开采,为同类开采煤层群矿井卸压瓦斯抽采提供了参考借鉴,对于实现瓦斯精准抽采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城市地铁施工多处于地下空间,施工环境复杂多变,面临众多易诱发地铁安全事故发生的不安全因素,再加上企业风险监控预警机制的缺失、风险响应效率低下等原因,往往对事故发生前出现的众多轻微伤害或无伤害的事件缺乏早期主动的风险干预,使得地铁安全事故频发。现有研究表明:地铁人因事故是地铁安全事故重要事故类型之一,其发生概率超过地铁安全事故发生原因的90%。其中,施工人员不良心理状态如态度不正、动机不良等引发的人
高温作业普遍存在于诸多行业,高温热害严重影响到工人身心健康和作业效率,造成工作中安全事故概率增大。本文针对高温高湿热环境设计研究出一种涡流管和相变材料复合型冷却服。通过理论分析,模型建立、实体试验以及主观评价的方法,对本复合冷却服实验测试来分析制冷性能,有望缓解高温作业人员热应激并对人体舒适提供新的建议。实验以真人着装进行测试分析,在实际工况为31℃、33℃、35℃、37℃,相对湿度为65%的情况
随着巷道开采规模和深度的不断增加,所处的工程地质条件越来越复杂,巷道事故频发使得研究合理的支护参数成为确保巷道安全生产的关键。由于施工方便,在煤矿开拓中大量采用矩形巷道,传统锚杆支护设计方法通过将矩形巷道等效为圆形巷道对围岩变形进行分析进而确定支护参数,但圆形巷道围岩变形规律与矩形巷道不同,使得锚杆受力特性存在差异。本文在分析与总结现有锚杆支护理论、锚杆锚固作用机理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依据
近年来,随着澄合矿区煤矿开采规模的不断扩大,采场底板受下伏奥陶纪灰岩高承压水的威胁日趋严重,导致底板发生突水的频率明显增加,严重影响煤矿的安全生产。开展承压水矿区采场底板突水机理分析,有效遏制矿井突水事故的发生,一直是煤矿工业急需解决的难题。本文以澄合矿区董家河煤矿22507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对渭北奥灰承压水矿区采场底板破坏特征及突水机理进行深入研究。研
在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短、快速充电技术等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之前,作为燃油汽车向新能源汽车过渡的理想产品——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简称PHEV)将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针对PHEV频繁起停产生大量制动能耗的问题,本文提出PHEV再生制动模糊控制策略,在保证制动安全条件下使能量回收效果达到最佳,对PHEV广泛使用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分析了 PHEV
煤炭资源是我国的重要资源,煤矿安全是获取煤炭资源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影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是人员的安全问题,矿井井口作为人员出入井下的唯一通道,需要对人员身份进行有效识别验证,因此对矿井人员识别技术进行研究,保证人员的安全有效管理是矿井生产安全的保障,具有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以矿井井口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在总结分析人脸识别技术和矿井人员识别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矿
316L不锈钢成形件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在航空航天和生物医学等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传统制造工艺在改善316L材料强度的同时很难兼顾其塑性,激光选区熔化成形(SLM)技术为克服这一难题提供了可能。但SLM工艺快速熔化凝固的特点,使其成形件会产生非平衡组织,伴有晶粒粗大、高残余应力等不良特征,将不同程度地影响SLM工艺成形件的性能。针对以上问题,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对激光与金属粉体相互作
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占有主要地位。煤矿人员定位系统作为“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之一,在煤矿生产管理和事故应急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国主流煤矿人员定位方法误差较大。因此深入研究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误差的成因及抑制方法,对提高矿井人员定位准确性、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煤矿井下人员定位方法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对比目前主流无线定位方法后,以时间到达法(TOA)的测距方法为基础,首
核电焊接结构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塑性硬化会引起材料局部区域力学性能的改变,而准确的材料力学性能对焊接结构完整性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传统拉伸试验难以获取焊接材料区域精确的力学性能,鉴于焊接接头局部复杂的力学不均匀状态在实验室中难以模拟,本文将核电焊接结构在制造加工过程中的塑性硬化简化为材料不同程度的预拉伸变形,提出了一种连续压入过程分析和弹塑性有限元反演分析相结合的材料力学性能获取方法,有效表征不
野生动物作为维持自然界生态平衡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传感器技术与无线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挖掘技术的逐渐成熟,为野生动物的研究和保护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本文以濒危物种白鹳为研究对象,主要从停留行为、迁移行为、社群行为和迁移状态四方面对其行为模式展开研究。(1)在轨迹停留点分析方面,针对目前存在的数据运算量大和时间复杂度高的问题。提出基于轨迹压缩的连续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