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美国总统辩论中的概念隐喻与意识形态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ad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将概念隐喻理论应用于政治辩论的分析中。莱考夫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更是人类认知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莱考夫把概念隐喻研究引入政治语篇分析中,概括出体现美国两大党不同意识形态的两个伦理概念系统。为了弥补概念隐喻理论在语篇分析中的高度概括性,本文尝试将批评话语分析中由范戴克提出的社会-认知方法也引入研究中。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和语料分析方法分析2008年美国总统候选人约翰·麦凯恩和巴拉克·奥巴马的三场电视辩论,旨在探讨当代政治辩论话语中的概念隐喻和意识形态。通过分析,本文得出如下结论:第一,两党候选人辩论话语中共现的概念隐喻主要包括旅途隐喻、容器隐喻、建筑隐喻、国家即人隐喻和家庭隐喻;第二,家庭隐喻衍生出两个伦理概念系统——共和党的严父伦理和民主党的慈父伦理(莱考夫,1996),两党候选人在辩论中体现的对不同伦理隐喻的侧重为这两个意识形态模式提供了语料支持;第三,概念隐喻理论和批评话语分析的结合有助于提高人们对于政治语言的批评性意识从而加深对政治语篇的认识程度。   本论文丰富了政治语篇中概念隐喻的研究,也为如何将认知语言学中的理论和批评话语分析中的方法相结合运用于语篇分析提供了参考。
其他文献
利用无损光致超声成像,在体观测了小鼠脑皮层血管的分布及结构,对由外部金属所致的脑损伤、血管破坏及皮层出血进行高分辨成像,并对损伤出血的脑皮层进行了连续光声成像,实现对愈
托马斯·沃尔夫是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也是迷惘一代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名字经常和海明威、福克纳、菲茨杰拉德等排列在一起。《天使望故乡》是沃尔夫的第一部小说,
凯特·肖邦(1851-1904)作为十九世纪美国著名女作家,其作品地方特色浓郁、心理现实描写精湛、女性关怀深刻并享誉世界文坛。小说《觉醒》(1899)是其颇具争议的一部作品,虽历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