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同源压迫到协作共知——凯特·肖邦《觉醒》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lyhuanh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凯特·肖邦(1851-1904)作为十九世纪美国著名女作家,其作品地方特色浓郁、心理现实描写精湛、女性关怀深刻并享誉世界文坛。小说《觉醒》(1899)是其颇具争议的一部作品,虽历经百年褒贬沉浮,却誉升为美国女性文学的扛鼎之巅。《觉醒》写作风格独特娴熟;叙述手法复杂微妙。因其颂扬了19世纪女性勇于对男权社会传统准则的“-离经叛道”,以期取得女性人格独立;自我意识凸显而在出版伊始备受非议,惨遭封杀。直至半世纪后,《觉醒》才借助女性主义运动之光得以重见天日并为新思维审视与欣赏。迄今,众多学者潜心造诣于《觉醒》,更使其在女性生存新方式等领域大拓江山,使其成为女性运动道路的里程碑。   生态女性批评通过审视女性与自然在文本中的关联地位而呼吁燃生社会意识对生态及女性危机的关怀,通过质疑大自然的牺牲者地位及女性被歪曲的“他者”形象以期瓦解父权制统治的壁垒,恢复世界的美好与和谐。   本论文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通过文本细读,审视并再现了《觉醒》中自然的“牺牲者”地位及三位女性的“他者”姿态,并从女主人公艾德娜与大海相融相生的协作共知行为中挖掘了女性与自然所受压迫的同根同源即父权制的社会统治,以期瓦解逻各斯中心机制。论文由六章组成,第一章导论介绍了凯特·肖邦及其《觉醒》的研究综述,探讨了作者的生态女性意识并阐述了本论文研究的意义。第二章阐释了论文的理论基础,即生态女性主义发展综述及其文学批评,特别介绍了其中“女性-自然”所受的同源压迫以及“女性-自然”的天然关联。第三章分析了文本中女性与自然具有的关联性同源压迫。分别暴露了自然的牺牲者地位及主要女性的“他者”化姿态,从而总结了此种同源压迫的根源即为人类中心价值观和男人至上意识形态共同延伸出的父权制社会统治。第四章剖析了女主人公与自然共同认知并反抗父权制统治的英勇作为,其与生态女性主义的深远意义相呼应。第五章尝试展现了肖邦运用自如的生态女性主义叙事方法及技巧。第六章辩证重申了论文的研究主题及重点论据,提出了文化生态女性主义的自身制约性并为后续研究指明了方向。同时呼吁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唤醒社会及公众的生态女性保护意识,从而建立一个人与人,人与自然平等和谐,相知相爱的和谐世界,美好星球。
其他文献
指出建筑表皮与空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对建筑表皮和空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从表皮的材质和光影对表皮的影响等六个方面对如何通过表皮释放空间的情感进行了探讨,
利用无损光致超声成像,在体观测了小鼠脑皮层血管的分布及结构,对由外部金属所致的脑损伤、血管破坏及皮层出血进行高分辨成像,并对损伤出血的脑皮层进行了连续光声成像,实现对愈
托马斯·沃尔夫是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也是迷惘一代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名字经常和海明威、福克纳、菲茨杰拉德等排列在一起。《天使望故乡》是沃尔夫的第一部小说,